1. 聊話題
  2. 網路新奇
  3. 星座命理

在修行路上,不要留戀「任何人、事、物」 時機到了自會「開出智慧」。

  • 06-19

水滿則溢。

一杯裝滿水的杯子,
無論你往裡面倒多少水,
都會溢出來,越倒進去,
裡面只會變得越來越混濁。

只有把那些舊的水倒掉,
才可加入新的水,
才可讓這杯水重新呈現出新鮮的活力。

同樣的道理,
如果一個人內心裡面裝滿了某一個人,
那麼就裝不下任何人,
無論所裝之人是誰,
無論他說什麼都是對的,
而其他人都是錯誤的。

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
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
帶著這樣的認知角度去觀世界,
真相就很容易被另一種假象所蒙蔽,
顯現不出來,
被扭曲出來的世界影像變得四不像,
滿嘴佛話佛語,甚至出口成臟,
看似學佛,實則是在謗佛。

很多人修行,
要麼是在尋找“明師”的路上,
要麼是在拜訪“名師”的途中,
一波三折,跑斷了腿,
精力和財力慢慢損耗殆盡,
到頭來怎麼樣?

一場空。

當然,
每個人的資質學識修養不盡一樣,
資質過差就需要“明師”的氣場加持,
在前面文章筆者也提到過,
明師難遇,修好自己就可以了,
沒有遇到就不能強求,
更不能以自己沒有什麼文化來給自己找藉口,
道門只驗心誠不誠,
不驗你是什麼學歷,
有多少文化知識。

想要知道自己心裡面裝滿了誰,
那你就試著閉上眼睛,
第一時間從你內心裡面,
顯現出來的那個人或事,
就是你平時最掛念的人和事,
你已經掉進某一假象裡面去了,
而全然不自知,以假亂真。

一心成就佛道的人,
必先“發願”,

發願的目的就是要把佛裝進心裡面去。

而如果一心想走聖賢之路,
同樣需要先“立志”,

立志的目的就是在修習“慎獨”工夫的時候,
時刻以聖賢的言行作為修身的參照物,
不斷契合於聖道。

“佛”和“聖人”都不是真實的人,
只是一種虛幻的存在方式,
就像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如果修佛只是為了成佛相,
這就太簡單了,
花幾個錢把自己鍍成金剛之身。

想成聖,
就照著孔子的雕像把自己整容成第二個孔子,
多麼省事!

發願或者立志的時候,
是要把聖人的氣場裝進心裡面來,
不能留戀於他們在世上的顯化之身。

在慎獨圈子裡面,
我也私信過圈子成員們,
有一種容易操作而最接近
聖道的修煉方法叫“觀聖人”之象,

其原理就是通過身心內在的氣場昇華,
慢慢暗合於聖境。

假使有明師開導,當然是好事,
但終究師徒還是要各分西東,
各歸其位,
誰也不能成為另一個人的累贅,
就像有些人,
當師傅不在身邊的時候,
或者離世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的,
你就行行好,放過你師傅吧,
你這樣大哭大鬧的,
明白人都知道你師傅的境界
還沒有達到圓滿嘛,
他能得以善終嗎?

所以,
你所謂的拜師修行,
無非是想著先找到一個靠山,
然後活在他這顆大樹底下,
雖能少走彎路,
但始終都是活在他的陰影裡面,
最後修出來的東西是兩者成為了一個整體,
互相不能分離開,
一分開就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一樣。

我們都擔心著“無我”之境很難達到,
知道為什麼了達不到了嗎?
因為心裡面裝著太多東西了,
試著把所遇到的人和事,
統統放下,
把這些我們所認為的“外物”先往下放,
再空掉“我”這個內物,
所以“我”是最後一個放下的。

無論那個人是你的明師,
還是與你有仇的人,
無論你當下所經歷的是好事還是壞事,
都不去留戀,
當這些東西開始放下的時候,
才會慢慢接近我,
一味從心裡面去求“無我”,
會顯得頭重腳輕,其結果就是,
於外,生活陷入窘境,
該生氣發火的時候依然如故,
於內,空洞無味,迷失了方向。

時機很重要,感應到時機的時候,
必須斬釘截鐵,毫不猶豫地放下,
不能掛礙著絲毫的累贅,
但凡頓悟者,都是在生死一念之間,
將這一個念頭毫無保留地放下,
智慧能量一下子就爆發出來了,
所以才叫“開悟”。

所以,
不去留戀任何人,
任何事,任何境界,
這同樣是修行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