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爆料專區

從住台北500坪豪宅,家道中落至爸爸入獄、到夜市擺攤商 王友民:我不曾怪罪父親,反很感激他...

  • 08-12

你想給孩子怎麼樣的「定位」?王友民強調,其實,教育教養最上位的概念,就是要讓孩子「勇敢做夢」,能去想像自己要過怎麼樣的人生,不要設限,眼界高了,就有學習的動機。

 父親的一句話,或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這聽來有點誇張,但科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經理王友民曾親身體驗,從他的父親那兒,得到在職場奮鬥的原動力,也再把這份能量,傳遞給了兒子。

當孩子說喜歡打球時,你會回:「在台灣職業運動沒前途」,或是會跟他說:「大聯盟是很厲害的,你以後或許能進裡面工作喔!裡面除了球員,還有球探、經理等等,你也可以當股東。」

又或者,孩子喜歡畫畫,你是心生擔憂,還是會告訴孩子:像迪士尼這樣世界級的公司,裡面有好多設計師,不久的未來,他或許就是其中一人。

「毫無疑問的,身為父母,要讓孩子能勇敢做夢,」王友民除了金融財會本業之外,還著有《24堂課養出富小孩》等書,從事兒童理財與生涯教育超過15年,積極推廣「Kids IPO」概念。他觀察,現在的父母、特別是七年級生,或許是因為自己出社會後的考驗比過往更嚴峻,對於孩子的未來定位很容易設限,「能養活自己就好」成為最主流的想法。

期望孩子「能養活自己就好」,太可惜了
期待孩子「能養活自己就好」,固然沒錯,但,每個孩子的生命,原本都是有無限可能的,「在孩子還那麼小的時候,就聽到最親愛、最重要的爸爸媽媽,有『以後能養活自己就好』這類基本論調,他會怎麼想呢?」王友民直言,這樣長大的孩子,容易自我設限,學生時代「有學校讀就好」、出了社會也是「過得去就好」,挺可惜的。

這種想法,在過往或許也還行得通,能讓人過上平淡的小日子。然而,現在的孩子,未來要面臨的是AI時代,要應對的挑戰是愈來愈多樣化、甚至是愈來愈不可知的,想要一生平安,不再像以前容易了;與其如此,不如活出夢想,「但如果沒有意願與勇氣去做夢,當然就很難有意志力與行動力去追夢。」

在王友民看來,這是教育教養議題中,最迫切的一塊了。於是,他在自己的兒童理財教育課程中,加入「Kids IPO」的概念,希望引導孩子去思考生涯定位、更勇敢做夢。

所謂「Kids IPO」,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想想自己喜歡什麼,然後連結到相關的上市公司或知名品牌、明星人物,找到某個努力的方向,或某一種典範。比方說,孩子喜歡畫畫,那就讓他知道有家公司叫迪士尼;喜歡車子,或許跟他聊聊特斯拉、認識馬斯克;若什麼都不喜歡,只愛玩手機,那也能連結到Apple,知道曾有位天才叫賈伯斯。

父母還可以多正面鼓勵孩子,例如可以看線上股東會,了解有興趣的上市公司老闆,或者蒐集相關的資訊,讓孩子興起「有為者亦若是」之心。

「當孩子有一個model在,整個人就會比較有『勁』!」王友民所說的「勁」,正是學習的動機,他自己的兒子,也是在這樣的引導下,從小夢想當生技公司老闆,一路讀建中、台大,未來還打算出國讀書,為追夢厚植實力。

在引導孩子活出夢想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是父母的態度與言語。在金融圈有「股市獵人」稱號的王友民,多年來不斷打拚、最後做到兆豐金控副總,退休後自行創業,還成為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少有的華人講師。他人生的逐夢旅程,起點正是在童年時父親的一句話。

家道中落,父親的一句話讓他不忘夢想
王友民回憶,他小時候,家裡在萬華區開百貨行,生意鼎盛,極其富裕,「那時,我們家的車是TOYOTA的CROWN系列,跟日本皇室在開的同款,有中控鎖,窗戶用按的就能上上下下,不用手搖。」

車子有派頭,住家也豪華,「我家有五層樓,是萬華地區最醒目的樓房,一層樓100坪寬,總共有500坪;裡頭有網球場、麻將間,屋頂有盪鞦韆,花園有松樹、有魚池,我記得,大家都很喜歡來我家玩,太大了,玩躲貓貓特別好玩…」

身價上億的富家少爺,王友民本該一生安樂的,到了17、18歲時,卻因家中百貨行被掏空,父親依票據法入獄,他也從天堂跌入地獄。

當時,王友民的哥哥在金門當兵,兩個弟弟還小,扛起家計的重擔,就落到他肩上了。「我們全家從500坪的大豪宅,搬到十幾坪小屋中,生活開銷還不是最恐怖的,我壓力最大的,是媽媽身體不好、要洗腎,那時還沒有全民健保,洗腎一次要3000元,每個月要洗10次,如果沒有洗、媽媽的臉就會腫腫的…。」

「等於我一個月,至少要賺3萬回家,這還是只供媽媽洗腎,不吃不喝的狀態!」
於是,王友民半工半讀,不僅去報關行打工、每個月賺8千塊的薪水,還去擺地攤,在公館、東區,賣包包、衣服,最拚的時候,擺攤一個月就能賺5萬多。

如此高壓生活,讓王友民至今難忘。「我還記得,換我去當兵時,雖然每個月的薪餉只有2100元,但我好開心喔!終於可以與世隔絕,卸下身上的重擔,換我哥哥接手撐家計。」

「要去軍營的路上,上遊覽車時,發了一個便當,別人都很傷心,我則很開心的吃光光;到營區,下車時,又發了一個便當,我又都吃掉了。第一天我就吃了兩個便當!在這之前,我很久沒有吃飽了…。」

善用語言、多鼓勵,讓孩子勇敢做夢
退伍後,王友民進入金融業,一路向上爬,成為業界知名的人物。回首曲折的少年過往,他說,自己並不曾怪罪父親,畢竟,生意場上,起起落落,才是常態。

他反倒是很感激父親,「小時候,他就跟我說,世界上最厲害的人,是『賣掉自己股票的人』,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對金融圈、對資本市場有種嚮往;我記得,我才8、9歲時,就開始幫忙數錢,我爸也會帶我去逛銀行,看別人怎麼數錢…。」

王友民是民國55年出生的,台灣證交所也是民國55年開張,「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爸爸傳遞給我的觀念,是很新穎、很有遠見的。」

你想給孩子怎麼樣的「定位」?王友民強調,其實,教育教養最上位的概念,就是要讓孩子「勇敢做夢」,能去想像自己要過怎麼樣的人生,不要設限,眼界高了,就有學習的動機。「孩子會走到哪裡,我們其實不知道,但成長的階段,是不可逆的,大人多鼓勵、多相信孩子,這過程,總是不會白費的。」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