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雞蛋怎麼挑才對?買回來要洗嗎?1原因恐釀「細菌感染」,水煮更容易壞,3原則讓你安全挑蛋吃蛋

  • 05-24

雞蛋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其價格不僅低廉,又方便取得,幾乎是每個家庭冰箱必備的食材。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國人每日雞蛋消費量高達11萬箱(每箱200顆),可見台灣人對雞蛋的需求量非常大,甚至於今(2022)年還出現缺蛋危機,造成一波搶購潮。因此,要如何安全地挑選與做雞蛋料理,相信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

以下就讓《Hello醫師》為大家介紹3個必知的安全挑蛋及吃蛋原則!

安全挑蛋吃蛋的3原則

外表看似乾淨、無裂痕的新鮮雞蛋,裡面也可能含沙門氏菌(Salmonella),這種細菌會造成食物中毒,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估算,每年7萬9千個食物中毒案例中,竟有30人是因雞蛋的沙門氏菌感染而死。台灣也發生過便當店食物中毒事件,質疑是烤蛋出了問題,才導致不少顧客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

在準備雞蛋料理的過程中,請謹記以下3個安全守則:
1. 挑選無裂痕雞蛋,請連同紙盒放冰箱
首先,要確保所購買的雞蛋是乾淨且無裂痕的,因為只要有一絲裂隙,沙門氏菌就會乘虛而入。選購雞蛋時,請以AA等級為優先考量,並且一回到家就把蛋放進冰箱,避免細菌的滋長。如果您買的雞蛋是紙盒包裝,請直接將蛋連同紙盒放在冰箱的中間層或下層,不要把雞蛋拿出來個別放在冰箱門的置蛋處,以減少開關冰箱時造成的溫差,並且別放超過3個星期。(推薦閱讀:沙門氏菌生命力強!當心腹瀉嘔吐食物中毒)

2. 洗雞蛋是大忌
雞蛋不用洗可以直接烹飪?是的,完全可以略過洗雞蛋,因為雞蛋表面有多達8千個肉眼看不見的小孔,當蛋殼接觸到水時,母雞在蛋殼上留下的保護膜就會被除淨,雞蛋就會被細菌感染了。如果是非洗不可的情況,您可用溫水清洗雞蛋,但溫度至少要攝氏32°(華氏90°),且洗後要馬上擦乾並保存好。
另外,浸泡雞蛋是大忌,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滴水不沾,以愛爾蘭為例,只有未洗過的雞蛋才能被標上AA等級。

3. 蛋熟度要拿捏好,高於攝氏71°才安全
烹調雞蛋的方式有很多種,其祕訣就在於「熟卻不焦」的拿捏,蛋白和蛋黃都要處理到呈固體狀才能上桌,像是西式炒蛋、蛋餅,以及義大利烘蛋。若早餐常吃的煎蛋或水波蛋,要煮到蛋黃開始變硬了,即可上鍋。

至於水煮蛋,基本上在準備的過程中就會殺盡沙門氏菌了,將煮好的蛋用冷水快速沖洗,就可剝殼享用(不可浸泡在水裡),但建議在一週內食用完,因為水煮蛋會比生蛋更快壞掉。另外,焙盤和其他含蛋的料理一定要煮到攝氏71°才安全,以確保大部分的細菌可以被消滅。

本文轉自:Hello醫師《雞蛋怎麼挑才對?買回來要洗嗎?3原則讓你安全挑蛋吃蛋》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

  • 努力了,珍惜了,問心無愧

    1.生命如浩瀚汪洋,人潮起落之中,我們難免會撞礁擱淺,會掉進詭譎的漩渦,會困在迷洞,會滾了一身刺人的沙粒,苦不堪言……無論如何,告訴自己:也許我就是帶珠的蚌。 2.是你的,就是你的。越是緊握,越容易

    2017-02-16 人生感悟
  • 夫妻生活舒服的技巧!(男女必看)

    夫妻生活舒服的技巧,哪位高人寫的,太好了,不得不看!   1夫妻和諧皆大歡喜的技巧是:裝聾作啞 好男人裝聾——任女人嘮叨不休 好女人作啞——任男人海闊天空 2 人的一生: 選對老師,智慧一

    2017-02-15 人生感悟
  • 消災吉祥神咒:誦108遍災難即除吉祥隨至!

    消災吉祥神咒   此神咒是《早晚課誦集》中十小咒之一,是釋迦牟尼佛在凈居天上說的,出自於《消災吉祥經》。多讀此咒可以消除災難,帶來吉祥。經中說「若誦此咒一百八遍,災難即除,吉祥隨至」。

    2017-02-15 宗教信仰
  • 你有夢到貓貓過嗎?原來夢到貓咪是這個意思啊...

    人多多少少都會作夢,夢的內容可以五花八門,再怎麼不合邏輯的事都有可能發生!很多人都相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許多專家也認為夢境是人類潛意識的反應,並不是全然沒有意義的。而身為貓奴,相信或多或少都夢

    2016-10-17 喵星人
  • 狗狗為了救人失去了臉,沒有鼻子和嘴巴的它竟然讓人看了超感動!

    ▼目擊者描述,當時它看到機車快要撞到路上的小女孩時,牠奮不顧身地擋在小女孩前 小女還因為有它的保護,平安無事,但它卻因此失去鼻子和嘴。 336x280 ▼雖然沒有嘴巴常常贈造成口水流不停

    2016-12-21 汪星人
  • 春季花卉生蟲子怎麼辦?20種方法給你支招滅蟲

    家中盆栽花卉出現飛蟲,主要是因為花土沒有經過消毒和殺菌。 一般泥土中都有蟲卵,但隻要種植花卉前在太陽下曬土,便可有效減少飛蟲的出現。 336x280 此外,應盡量避免使用殺蟲劑和農藥給花

    2017-03-24 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