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熱傷害急診就醫增1.8倍 待室內「這1步」可避免被熱昏

  • 08-17

不少民眾走在路上都有一個共同感受,那就是「熱爆了」!
而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資料顯示,台灣夏季室外氣溫動輒高達攝氏38度
尤其是中午時段,走在路上就像在烤箱裡,在如此高溫的豔陽照射下
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今年7月熱傷害急診人次已達774人次,較去年同期423人次,增幅1.8倍。然而除了發生在大太陽底下,室內也是會出現熱傷害,但室內又沒有太陽直曬
為什麼也會產生熱傷害呢?

▲今年7月熱傷害急診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幅了1.8倍。(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事實上,造成室內熱傷害的主因,最主要是因為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
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將造成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導致環境溫度不斷升高
若再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則容易產生熱傷害症狀。
特別是老人、孕產婦、嬰幼兒、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或生活無法自理者等高危險族群
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當室內溫度持續上升,身體過度出汗而處於脫水狀態
更會加重熱傷害發生,所以家中若有高危險族群,更要注意室內高溫所導致的熱傷害。

▲要避免熱傷害,室內通風不可輕忽。(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一、保持涼爽
(一)適度開冷氣降溫,或室內保持良好通風、使用電風扇搭配噴水降溫
連日高溫炎熱,室內也容易出現熱傷害症狀,特別是住在頂樓易悶熱環境的民眾更應注意
在天氣炎熱時段,可適度開啟冷氣,並設定在26至27度,如不開冷氣的情況下
也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使用電風扇吹涼風降溫,並可適度在皮膚表面上噴(灑)水
幫助身體快速降溫,避免因室內悶熱環境引發熱傷害。

(二)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
人體內的熱量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的
寬鬆的衣服內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消散。
尤其衣領、袖子、褲子等開口處最好寬鬆點,將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保持定時喝水習慣。(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二、多喝白開水
天氣炎熱,身體容易因大量流汗而流失水分,補充水分以維持身體正常散熱機制
對預防熱傷害尤其重要。預防勝於治療,要定時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以白開水最好,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
但若醫囑限制喝水量者應詢問醫師適當的喝水量。

三、提高警覺
時常注意氣象局發布天氣預報及高溫資訊,提高警覺注意室內外溫度變化
及留意自己和家人身體狀況,如有不適立即尋求協助或送醫。
並隨時關心家中長輩及孩童狀況,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
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
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
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在患者身上灑水、吹風扇等)
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同時別忘謹記「送醫前先降溫」,以免錯過救援黃金期。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