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公益關懷

孩子沉迷手機,這些事家長一定要知道!!!

  • 09-25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孩子沉迷手機,這些事家長一定要知道!」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進步,我們已經邁入了資訊化時代,一些智慧產品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高效。在方便的同時,很大程度上我們對這些智慧化的產品變得越來越依賴,手機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

(source: toutiao)

生活中現在隨處可見“低頭一族”,這也是“手機愛好者”們的常見表現,並且這種情況越來越有往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學生、兒童也逐漸加入到了這股洪流之中,成為當中的一員。

那他們喜歡玩手機是為了瞭解最新資訊嗎?不是,他們是迷戀某個明星歌手嗎?也不是,他們是電視劇迷嗎?好像也不是,那他們迷的什麼?哦,原來是手機遊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已經成為了每個人必備的生活必需品,原本只是單純的溝通工具,現在卻具備很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功能、軟體,什麼K歌、看劇、遊戲、直播等等,一個人有一部手機或者多部手機都很正常,不但真正的做到融入生活,也真正融入到了孩子這個特殊的群體當中。一些家長跟孩子之間,往往會因為“手機”而引發矛盾衝突,屢見不鮮且愈演愈烈。

目前這種情況已經不是小眾化的問題,而是普遍存在的社會性話題,孩子沉迷手機已經成為了讓父母為之頭疼的難題,在發表我的意見之前,讓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

(source: toutiao)

沒收孩子手機之後

霖霖的媽媽董女士是一個財務人員,由於工作原因經常加班、倒班,所以孩子放學都是由奶奶接送。這天董女士回到家,進屋就看見霖霖在床上玩著手機,起先並沒在意,就問霖霖作業寫完了沒?奶奶走過來說:寫啥了,回來就抱著個手機玩,說也不聽!董女士聽後很生氣,一把上去搶過霖霖玩著的手機,這個手機原本是董女士淘汰下來的手機,放在家裡備用,不知怎地就被孩子翻了出來。誰知被搶了手機之後,孩子跳到床上,喊起來:我這局還沒玩完呢,我一會就寫!董女士一口回絕:不行,你趕緊的給我寫去,別廢話!之後霖霖就很生氣的跳下床,去到書房,重重的將門關上。

董女士由於太累,也沒願意搭理他,本以為他去寫作業了,待了一會尋思去看看,誰知一開門,這小子坐在地上依舊在玩著手機,這給董女士氣的,一把再次搶過來,拿起來一看,居然是她奶奶的手機,後果網友可以想象一下,難免就是一頓揍呀……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會發現,不管我們給不給孩子買手機,或者孩子有沒有手機玩,總有一天他能從別的地方弄到手機,這個故事也許不是在很多家庭裡上演,但是也能變向反映出家長在處理孩子玩手機的問題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source: toutiao)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歸納出兩種比較常見的家長型別:

第一種:強勢型

就跟董女士一樣,脾氣比較火爆,選擇直接將孩子的手機沒收或者將其遊戲解除安裝,有的甚至斷了家裡的wifi。如果發現孩子偷偷玩,直接就是動手打一頓。

第二種:妥協型

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一樣,更何況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女兒,那更是寶貝的不行,有的時候父母耐不住孩子哭鬧、撒嬌,只能妥協、遷就,聽之任之。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種,看似家長維護了自己的權威,取得了勝利,但是付出的代價卻很大,不但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了怨恨,更沒有讓孩子明白該如何自律,怎麼正確對待自己的這種行為,家裡玩不了了,可能他就會借同學的手機玩,或者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再偷偷的玩,讓你防不勝防,也不會從根本上對自己負責,凡是這種爹媽不讓玩的孩子,保證再次摸到手機就不放手,只要有機會就會趕緊玩,而且容易耍心眼,學會欺騙父母,愛撒謊。

而第二種,則會讓孩子更加的肆無忌憚、為所欲為,變成一個有心機的孩子,因為他們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表現來讓父母妥協,很會通過自己的“表演”拿捏父母,達到自己的目的。另外,長期下去,這類孩子會變得任性、衝動,不服管教,難以掌控,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一類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被寵壞的孩子”。

想必這兩種家長是最為常見的了,在處理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上,我想很多家庭也都是這麼做的,那我們繼續分析:

(source: toutiao)

孩子對手機的這種“渴望”有錯嗎?

首先,孩子是通過什麼途徑接觸到的手機?是不是父母每天都在玩手機,孩子“薰陶”在這種環境下,才對手機產生了好奇,或是電視的廣告、節目內容,以及受到身邊人群、家屬、同學的影響,才讓他們知道了手機。

現在很多寶寶從小就玩Pad,這是不是就是父母給的,是我們親手給了孩子這個“新奇的玩具”。

通過我們的給予或者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層了,比如小學二、三年級,基本上都會對智慧手機產生興趣,萌生擁有的渴望。孩子的這種需求,不單是隻想擁有,而是對外界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因為身邊的人群每天都在玩,父母每天都在玩,他們就會想知道,手機裡究竟有什麼,有的父母不單自己玩,還讓孩子玩,或者教孩子怎麼玩,繼而就演變成了現在成癮、沉迷的情況,孩子的這份好奇心,實在是太強大了,領悟能力、模仿能力都比父母所認知的要可怕。

(source: toutiao)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會發現,在同齡人中有沒有手機的區別會越來越大,有的僅限遊戲方面,而有的則發展到人際交往層面。通過手機能夠獲取大千世界的新奇知識,當下的社會熱點,迷戀的偶像團體資訊等,這些都會成為他們交際的談資,炫耀的資本。這種區別的存在,逐漸就會對孩子的心裡造成影響。

年少時,孩子可能只會有,我有沒有的玩的心理,等長大一些,則會演變成父母到底愛不愛我,是不是理解我的心理變化。

所以在孩子心智不是特別成熟,還能聽父母的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採取相應的對應措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source: toutiao)

那麼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究竟應該怎麼做?今天就為大家做一個分享:

通過調查實踐論證我們發現,事先的約定比事後的懲罰效果要好,也比較容易實施,我們可以採用跟孩子“約法三章”的解決辦法,玩遊戲,可以,但要約定好時間,制定規則,如果違反,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一味的不允許,解決不了問題,通過這種辦法,父母跟孩子雙方都比較容易接受,可以說是一種“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

約法三章”有何好處?

這種辦法能把父母與孩子放在等同的位置,平等對話,更讓孩子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能夠讓孩子有參與感,雖然是一種換取“獎勵”的笨方法,但針對這個棘手的問題,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解決辦法,孩子在完成約定時會更有積極性,成功率也更高。與一味的命令,不允許,與孩子爭吵產生隔閡、矛盾,怨恨相比,這種辦法就是好的方法,孩子會覺得是彼此商量的結果,在參與中更能很好的執行。

(source: toutiao)

當然,在制定時,父母也要把控一定尺度,與孩子“約法三章”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規則

如:規定孩子一天玩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而且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明確、具體,簡單明瞭。父母不要制定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這類模糊概念的規則,不好判定標準,有時孩子還會鑽空子。

2、少說不,多說可以

如:告訴孩子,如果你達成了我們之間的約定,可以玩一個小時的手機,而不要說,如果你沒完成約定,就不能玩手機。兩個說法雖然表達的意思相同,但是前一種的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也容易達成目標。第二種更像是父母單方面的制定規則。

(source: toutiao)

3、將約定書面化

口頭約定很容易因為時間變化,逐漸淡忘,迴歸到以前的模樣,所以父母在跟孩子制定規則時要將約定書面化,張貼在家中顯眼的位置,起到警醒的作用,讓父母跟孩子都能看到。

當孩子完成約定,或者是有階段性進步時,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並按照約定履行承諾。但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時,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要實施與承擔,如果不追究,則約定就失去了約束力。

4、切忌將“約定”變成“命令”

“約法三章”的關鍵之處在於這個“約”字,約是約定而不是束縛或者命令,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我們要儘量多與孩子商議,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面的命令,不管在哪裡,那些真正取得成效的家庭教育都是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孩子、信任孩子和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的,否則不管我們的教育方法或內容在短期取得了多大的成效,都無法在今後孩子的教育上取得應有的期望,也對孩子的成長構不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與意義。

(source: toutiao)

當然 ,除此以外,孩子也是需要陪伴的。

父母在家裡也不要光忙著自己手頭的那點事,跟朋友喝頓酒呀!玩盤王者榮耀呀!發了朋友圈呀等等,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跟他們一起做做戶外運動,帶他們沒事也走一走。手機吸引人是一方面,其實它也是孩子的一個伴,就是因為無聊、孤單,孩子才會尋求新鮮的事物來轉移自己的視線,既然已經變身為父母,就把時間跟精力多留給孩子一些吧!畢竟孩子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孩子沉迷手機,這些事家長一定要知道!」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原文出處:親子天地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