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網路新奇
  3. 正妹特搜

別只會炸雞腿!這樣吃最美味,下酒又下飯!

  • 12-17

因為咱家從小到老,都是無肉不歡的主,所以做飯燒菜,是餐餐都少不了葷菜了;在肉類中,孩子跟我都很喜歡雞肉,我喜歡雞肉是因為它屬於白肉類,低脂肪高蛋白質,多吃一些也不會發胖;而孩子喜歡它,可能跟每個小朋友都是一樣的,那電視廣告上播放的炸雞腿,烤雞翅,雞肉漢堡,該是多麼的具有誘惑力,對不對。。。

雞肉的吃法特別多,煎,炸,燜,炒,煮,涼拌,煲湯等等,都非常的美味,反正它們怎麼做,我們都喜歡吃。最近天氣是一天比一天冷,比較費時間的雞肉料理方法,很顯然的就從我的菜單中除外了,因為我又創新了另外一種吃法,這種吃法炒出來的雞肉特別的好吃,不僅味道好,下酒還下飯,關鍵是它料理起來真的非常的快手,準備好了食材,10分之內就能出鍋,且非常的實惠呢;因為最近我們樓下的超市搞活動,雞腿10元6個,我用2個雞腿加一些配料就能炒上滿滿一盤子,算起來一份也就5元左右喲,比起一人一個炸雞腿,是不是划算很多呢,且精靈的這個種法,可比炸的更加有營養,好吃也不上火呢。

這種做法,也是源自於西餐中的煎雞扒,精靈借鑒了此類做法,調味主要用了黑椒醬,配菜用了洋蔥和土豆;當然了,精靈做的不是雞扒,雞腿剔骨後跟它倆一起,全部切成丁後炒製;這樣的醬雞丁,味道真的不一般,雞肉丁特別的滑嫩,混合著土豆丁,洋蔥丁,想不好吃都難。這樣的一盤子,不用要筷子,直接上勺舀著吃才最過癮,第一回炒出來後我家的孩子就無比的喜歡吃,現在這種做法的菜,已經算是我家餐桌上的常客了,基本上一周吃兩回,雷打不動。
它好吃到我家孩子都忘記要我烤雞腿,炸雞腿給他吃了,如果你家也有喜歡吃雞肉的,不妨來試一試精靈的這種做法喲,保證只一回,就能讓你深深的愛上它!!!

原材料:琵琶腿2個,土豆1個,洋蔥50克
配料:生抽醬油20ML,料酒10ML,玉米澱粉2克,精鹽2克,黑椒醬30克,食用油20ML
製作步驟
1:主要原材料準備。

2:琵琶腿,剔掉骨頭,洗淨後切小丁。

3:加入生抽醬油,料酒,精鹽和玉米澱粉,用手抓勻後醃製10分鐘。

4:土豆去皮切小丁,洋蔥也切成同樣的小丁。

5:坐鍋燒油,5成熱的時候,下醃好的雞肉丁滑炒,炒至雞肉丁變色時盛出備用。

6:鍋中留底油,下洋蔥丁煸炒,一直翻炒至洋蔥變透明。

7:下土豆丁,煎製土豆丁焦黃。

8:下之前滑炒好的雞肉丁。

9:翻炒均勻後加入黑椒醬,炒出黑椒的醬香味。

10:沿鍋邊淋入少量的清水,略燜2分鐘。

11:大火收汁,關火即可裝盤啦。

精靈碎碎念:
1:因為食材切的都比較小,都很容易熟,所以不需要炒太久。
2:黑椒醬的用量比較大,所以不需要添加額外的調味品。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

  • 員工說工作太累,領導只說了這5句話.....

    336x280 要想在當今社會立於不敗之地,不被輕易淘汰,必須擁有一技之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自己技能的含金量,成為不可替代的那一個。 看完領導的這5句話,你還說累嗎? 336x280第一句

    2017-09-17 職場法則
  • 南懷瑾:打坐時看到不同顏色代表什麼?

    根據你們剛才介紹的情況,這個人的頸椎骨以及從頸椎上來到頭骨的關節有錯位,內臟、胃、肝、心臟、呼吸都有問題。印度人隻講三脈七輪,所謂三脈就是左右脈和中脈。中脈是藍色的,左脈是紅色的,右脈是白中

    2017-02-08 宗教信仰
  • 佛法修證丨 各種念佛方法詳解

    念佛以往生凈土為旨歸,亦以對治煩惱,蕩滌妄想雜念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為六賊,賊眾則難一網就擒。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攝住意根作觀想,

    2016-12-01 宗教信仰
  • 早晨起床,念21遍百字明可以製止罪業增長!

     百字明: 嗡班匝爾薩多薩瑪雅,瑪呢巴拉雅,班匝爾薩多迪諾巴,迪叉哲卓美巴瓦,色多喀友美巴瓦,色波喀友美巴瓦,阿呢RA多美巴瓦,薩爾瓦色德瑪美抓雅匝,薩爾瓦嘎瑪色匝美,則當希央格熱吽,

    2017-05-18 宗教信仰
  • 你有夢到貓貓過嗎?原來夢到貓咪是這個意思啊...

    人多多少少都會作夢,夢的內容可以五花八門,再怎麼不合邏輯的事都有可能發生!很多人都相信「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許多專家也認為夢境是人類潛意識的反應,並不是全然沒有意義的。而身為貓奴,相信或多或少都夢

    2016-10-17 喵星人
  • 春季花卉生蟲子怎麼辦?20種方法給你支招滅蟲

    家中盆栽花卉出現飛蟲,主要是因為花土沒有經過消毒和殺菌。 一般泥土中都有蟲卵,但隻要種植花卉前在太陽下曬土,便可有效減少飛蟲的出現。 336x280 此外,應盡量避免使用殺蟲劑和農藥給花

    2017-03-24 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