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公益關懷

“媽媽,他亂罵人”,孩子被嘲笑怎麼辦?與其安慰和介入,教你用4種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

  • 09-10

最近我大學時的閨蜜跟我討論一件事情
她告訴我,最近自己剛上一年級的兒子,
在學校被人嘲笑"大笨蛋",讓他很難過
也不想去學校上課了。

閨蜜很難過,可是除了安慰兒子,她也不知道能怎麼辦。
她來問我,該不該趁下學期開始之前先打給老師問一問
另外,孩子的爸則比較生氣,說想去學校把那些孩子教訓揍一頓。

其實,不只是我大學閨蜜的兒子,在現實生活中,
孩子被嘲笑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也因此,孩子被嘲笑這個話題,
在家長們聚會時或在微信群裡,經常被提及。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與孩子一起直面被嘲笑的困境,然
後讓孩子學習應對被嘲笑的技巧,才能化解難題。

一、為何孩子會被嘲笑?
其實,孩子被嘲笑的原因很多,
比如因為體型、性格、學習成績、家庭環境等等,
任何原因都有可能成為被嘲笑的理由。

但心理學家總結出以下兩種類型的孩子,比較容易成為被嘲笑的對象:

*“憂慮型”的孩子:
這種類型的孩子,時常表現得比較焦慮,
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情感也較為脆弱,
容易把嘲笑看得過於嚴重,所以嘲笑者喜歡對他們施威。

此類孩子,雖然從來不主動嘲笑別人,也能試著做到不理會別人的嘲笑,
但當事情超過忍耐極限時,他們容易崩潰大哭,或發脾氣,
也常常不能理解別人的幽默和玩笑,經常出現反應過激的情況。

*“挑釁型”的孩子:
這種類型的孩子,通常的表現是煩躁不安,脾氣暴躁,且讀不懂社交信號,
容易用語言侵犯別人,也容易侵犯別人的身體空間,當別人制止他時,
他依然無法停下,所以這類孩子也時常被人討厭。

因而,為了加入到某個團體當中,他通常會先嘲笑別人,但時常遭到反擊,輸給對方。
且由於分不清是惡意還善意的嘲笑,他們容易對嘲笑反應過激。

二、男孩VS女孩被嘲笑的方式有何不同?
不同性別被嘲笑的高發期? 心理學研究表明,
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被嘲笑。但他們被嘲笑的方式,卻大有不同。

男孩被嘲笑的方式比較直接:嘲笑者更可能會直接用模仿、罵人、打人等來對付受害者,
比如你家的男孩被嘲笑,可能會出現“書包被扔掉”、“被絆倒” 、“被撞到牆角上”等狀況。

男孩通常在上了中學之後,開始嘲笑別人,上高中之後,這種現象基本消失。

而女生被嘲笑的方式則比較間接:嘲笑者更多的是背後議論、中傷,以及孤立受害者,
如果你的女兒被嘲笑了,她通常可能會聽到流言蜚語,收到惡意中傷的小紙條,
被劃在某個“圈子”之外,受到排擠和嘲笑,這種情況應對起來較為複雜。

女孩通常在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時,嘲笑別人的情況較為嚴重。上高中之後,這種現象基本消失。

而心理學家提醒,孩子遭到嘲笑後,一般會出現以下種種表現,
比如: 變得愛哭愛鬧,愛發脾氣,精神狀態不佳;

經常抱怨身體不舒服,例如,頭疼、腿疼、肚子疼;
經常弄丟東西,比如本子、橡皮檫等等;不喜歡夥伴、同學一起玩;

不願上學,成績下降。 若是這樣,家長就應該找合適的機會,
在非常輕鬆的氣氛下,詢問孩子相關的情況。在溝通過程中,
要耐心等待孩子有意願跟家長透露心聲時,才向孩子了解詳細的情況。

三、應對被嘲笑的技巧
但事實上,現實並沒有這麼美好,大多數的嘲笑也都是帶有惡意的,
且並不會因為孩子的忽視就可以輕易避免,
對此,美國著名心理醫生兼兒童社交技能領域帶頭人凱西·科恩,
提出了以下幾個技巧,以幫助孩子巧妙應對被嘲笑的困境。

凱西·科恩認為,對於深受嘲笑困擾的孩子,
即使是善意的嘲笑也會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威脅。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學會積極的心理暗示,
在“心理上強大”起來。家長可以讓孩子練習
使用一些可以進行積極自我暗示的句子,即讓他面臨嘲笑時,
試著對自己說以下的話語,給自己增添力量,或者保持幽默感。

比如, 他們不是想嘲笑我,而是想和我一起笑;
我一定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的;
記得放輕鬆,保持幽默感;
用語言表達我的想法,進行反擊,而不是動手打人。

1、一笑了之或淡漠處之,用“冷處理”讓對方自討沒趣
有心理研究表明,無視讓自己不快的行為,
能有效減少這種行為的發生,這個方法對於被嘲笑同樣有效。

所以,可以教孩子看到嘲笑中幽默的一面,讓孩子在被嘲笑時,
學會用不在乎的態度,讓嘲笑者覺得自己的行為並無法使人難過,
讓他作為嘲笑者的力量被削弱,無法得逞。

從而讓他感覺自己的行為無趣而愚蠢,而選擇放棄。

使用這種方法時,不用反過來嘲笑和激怒對方,而是冷靜淡漠地評價對方的嘲笑行為,
“你能說點我不知道的麼”“這樣的做法一點都不高明”;
又或者用反諷的口吻說,“哎呀,你真是嚇到我咯”、
“哎呀,真是太好笑了,哈哈”等等;甚至,若感覺對方是善意嘲笑時,
可以一笑了之,“是麼,可是我覺​​得很好啊”。

在回應完畢後,要立刻走開,不要繼續等待對方的回應。
因為只有在反擊之後,立刻離開,不給對方繼續糾纏的機會,
才能掌握主動權,讓對方立刻停止嘲笑。

2、用語言反擊,用“問不相關的問題”、
“說事實”、“戳穿背後議論”三種方式回應

如果有人故意挑釁你的孩子,你可以讓孩子嘗試用語言進行反擊,
比如直接問對方一個不相關的問題,或直接說事實指出對方具體的不當行為,
又或者直接戳穿對方背後的議論。

在對方說出嘲笑的語言後,問一個毫不相關的問題,
可以順利轉移話題和注意力,然後趁嘲笑者還未反應過來,瀟灑離開。

比如,我同事7歲的女兒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一次,在課間走廊,曾
被他們班一個小男生問過一個惡作劇問題,
他說,“XX,說下你的內褲是什麼顏色的呢?”

恰巧同事曾教過女兒應對嘲笑的技巧,她女兒現學現用,
若無其事地反問這名男生,“xx,現在幾點了?”。
結果這名男生沒反應過來,驚訝地看著她,然後她女兒就趁機走開了。

*直接說事實,指出對方具體的不當行為。如果你的孩子被挑釁,
告訴他,直接用語言嚴厲客觀地說出,對方做了什麼具體的事情或動作,
干擾到了自己,讓對方停止。

說的過程中,不要反諷對方,或使用攻擊對方性格的語言,只直接說事實。

比如,對方在踢你孩子的凳子,教孩子不用說“你很煩,你是個大壞蛋”,
而是要嚴厲地盯著對方說,“你在踢我的凳子”,
必要時,加上表情,加強震懾作用。

這樣,不帶批評,直說事實,既給了對方面子,又不會激怒對方繼續找茬。

*用語言直接戳穿背後的議論。
一般情況下,小女生之間的嘲笑,都是喜歡在背後議論誹謗別人,
以便形成圈子,孤立被嘲笑者,這種行為往往都是拐彎抹角偷偷進行。
這些嘲笑者之所以喜歡議論人,大都是因為他們覺得沒人挑明他們在做什麼。

當對方背著你的孩子,和別人說他的悄悄話時,要教會孩子毫不畏懼,
直面他們偷偷摸摸的行為,當著他們的面,不帶任何情緒把事實說出來,
比如,讓孩子直接問對方,“你是不是對我有什麼好的建議,
可以直接跟我說的”,這樣,通常能有效阻止這種行為繼續發生。

3、用表情反擊:用難看的臉色,震懾對方
對於不善表達的孩子,家長也可以教孩子學會使用各種“難看臉色”,來震懾嘲笑者。
可以和孩子看書或看電影,學習一些難看的表情和姿勢,
然後讓孩子坐在鏡子麵前,練習做這些表情和動作,

比如做一個“怒目圓睜”表示憤怒,用翻白眼或者冷笑來表示蔑視,
做一個“冷若冰霜”表示冷漠等等,這樣的反擊方式,
對於不善言辭的或不喜歡用語言來反擊的孩子,同樣具有很大的威力。

當然了,平時也可以讓孩子練習多做自信的表情和姿勢,
讓孩子表現得更加自信有力,並加強體育鍛煉,
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體魄,也有助於減少被嘲笑的機率。

4、結交朋友,“抱團取暖”,避開喜歡嘲笑別人的“小霸王”
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認為,到4-5歲時,兒童會發現,
交朋友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彼此之間有相同的興趣和愛好。

兒童最終會在志趣相投、彼此關愛、相互理解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長久的伙伴關係。
所以,讓孩子多發展自己的興趣,比如游泳、畫畫、跳舞等,
有自己的興趣的孩子,就容易結交到有共同興趣的朋友,
且這樣的朋友一般都是高質量的朋友,他們志趣相投,
相互促進,這樣孩子自然不容易落單。

如果孩子經常和朋友在一起,人多勢眾,就不會受到嘲笑了。
當了解到孩子周圍有愛嘲笑別人的“小霸王”時,
要教導孩子適當避開那些取笑他的人,並幫助和鼓勵孩子多結交好朋友。

如果孩子自己的交際能力不是特別強,可以創造機會,
鼓勵孩子邀請同學來家裡玩,比如,幫孩子在家中舉辦生日會、假期興趣聚會等等。

孩子在學校,和其他小朋友有摩擦並不奇怪
畢竟學校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除了學習知識
也要學著應對人際關係。

遇上被罵的情況,家長和老師能介入一次兩次
但能介入10次20次嗎?
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能應對自如,才算是成長了。
孩子們的心智雖然還不成熟,但大多很單純
讓他們彼此互相學習,健康快樂的長大吧!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