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網路新奇
  3. 奇趣惡搞

他抬頭看見超大的「雲鳳凰」,沒想到連日本網友也看到了!

  • 05-19

據說鳳凰是一種聖獸,傳說中,鳳凰用火燒的話,牠還會重生呢!清朝出生的文學家郭沫若的《鳳凰涅槃》中說:「鳳凰每500年自焚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看看高雄網友捕捉到的「雲鳳凰」,好美喔!

(source: 爆料公社)

 

 

近日在臉書粉絲團爆料公社轉發1張照片,可以看到在夕陽的雲朵旁邊,有一個超大雲鳳凰飛過來了!快看! 

(source: 爆料公社)

 

據說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500年牠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鳳凰真棒!牠用「生命」與「自己的美麗」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

 

其實,根據大紀元電子報的報導,前年的12月5日傍晚4點多,北西的西方天空中居然也出現「火鳳凰」的天象,景象壯觀,色彩鮮艷到美麗絕倫!當年就有許多北京民眾從多角度、紛紛拍攝到這個美景。

(source: 爆料公社)
 

 

圖 翻攝微博,斷翅蝴蝶的魔法棒

(source: 爆料公社)

 

圖 翻攝微博折耳小葫蘆,以下同

(source: 爆料公社)

 

(source: 爆料公社)

 

(source: 爆料公社)

 

 

有台灣網友激動表示:「我剛剛在回台南的高速公路上也有看到!」、多數人都說:「好奇特的景象」、「真的有像火鳳凰」,「可遇不可求的自然景緻!」、大家都覺得視覺受到美麗的震撼,紛紛大讚:「好棒!」、「好美!」、「漂亮!可惜那2條電線⋯」也有人說:「算是蠻奇怪的特象!」

 

整個事情,最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月的6號,日本竟然也出現了「火鳳凰」天象?有日本網友@saku_kamu在自己的推特上發文,表示:「像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蟲的作品《火の鳥》(火鳳凰)」,你覺得會不會是同一隻火鳳凰,先飛去日本、接著就飛來台灣了呢?

(source: 爆料公社)

 

 

把這個奇妙的天象分享給所有人看看!超美!

鳳凰,亦稱丹鳥、火鳥、鶤雞、威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和龍相同。其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鳳」為雄性,「凰」為雌性[1]。其圖徽常用來象徵祥瑞。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鳳凰的形象在漢字文化圈各區域中普遍出現。英文稱之為Chinese Phoenix或簡稱Phoenix(實際上Phoenix指的是西方傳說裡的不死鳥)。
 
《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有:「嘉羽生應龍。應龍生鳳皇」,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疑飛龍即應龍。

 

原文出處:爆料公社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

  • 燒香這麼久了,二十四香譜圖解一定要清楚,是禍是福都看它!!

    1,平安香:平安無事。 表法:說明現階段內家庭、工作、事業、社交等一切平安。 語意:世間無有人不想平安,平安的真正因是遵法、愛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每當家中或工作中不平安時出了平安香,即

    2017-01-01 宗教信仰
  • Monday Blue退散!這6招趕走週一症候群真的超有效

    真的沒有什麼事比開心放完週末後,再重回工作崗位更令人心情低落了,星期一總是一如往常地,像腦袋裝了漿糊般無法開機運作嗎?以下提供6個有效的工作小秘訣,讓你能夠更輕鬆的對抗週一症候群,也讓接下來一整週不再

    2017-02-26 人生感悟
  • 隻要問你7個問題,讓你馬上變清醒,不在迷茫

    問題一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東西又貴又難吃,桌上還爬著蟑螂,你會因為它很近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臨嗎? 336x280   回答:你一定會說,這是什麼爛問題,誰那麼笨

    2017-01-02 宗教信仰
  • 參禪靠自己,念佛靠他力

    參禪靠自己,而念佛則是依靠他力。   現在流行的念佛法門是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通過觀想與稱名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就會得到他們的加持。而參禪卻完全不同,所謂「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完全是自力的

    2017-01-01 宗教信仰
  • 汪星人和喵星人當了「媽媽」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呢?

    話說當汪星人和喵星人當了媽以後是什麼樣子呢? 就算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帶這麼多娃也有個情緒崩潰的時候吧!那些照顧自家娃的汪星人喵星人有時候也會感到生無可戀。 看什麼看!沒見過喂娃的??? 鬼知道

    2016-10-21 汪星人
  • 這次的盆景展 如夢如幻...

    2015首屆「工匠杯」盆景展在波特蘭藝術博物館開展,這項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和突出美國盆景的現狀,並把它提高到一個更高的藝術高度。美國盆景運動旨在開拓一個不同於日本盆景的傳統做法,同時還要保

    2016-12-30 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