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爆料專區

過度的愛與保護,才是害了孩子;越捨得用孩子,孩子才能越有出息!

  • 04-08

有了家,就有了家務。孩子作為家庭的一份子,當然需要參與到家務中來。
當孩子眨巴著懵懂的大眼睛困惑地問你,
「媽媽,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你的回答可要小心了。

在《少年說》中,初一的小姑娘余福鈺走上了天臺,向大家傾訴,
媽媽在家裡經常跟她說,女孩子要多做家務,要學做飯。
媽媽質問她:「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
她很困惑,為什麼是我要學做家務?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

對於女兒提出的問題,在台下的媽媽也給出了回復:
「我能理解寶貝你的心情,但女孩子還是要學會家務,學會做飯,才不會餓肚子。」
聽到媽媽的回答,女兒思索了一下,回答說:「好的。」

但從她凝重的表情來看,很顯然對媽媽的這個回答並不那麼信服。
不止是小姑娘,作為觀眾的我也不怎麼認同這位媽媽的回答。
那麼,作為家長,當孩子問「媽媽,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回應呢?

01
說到做家務,記得之前,蔡少芬曾在微博發了一組6歲女兒小包子下廚的照片。
照片中,小包子個頭只比廚房檯面高出了一點點,卻十分認真。
切菜、和肉、倒油、翻炒、出鍋,一氣呵成,這嫺熟的動作讓很多人紛紛點贊。

於此同時也有網友表示擔心:
「這麼小就開始學做飯,會不會太早了?畢竟學習要緊!」
「廚房也是一個『刀光見影』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會受傷。」
但蔡少芬的一番言論,卻讓大家恍然大悟:
「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如今,許多父母恨不得幫孩子包攬所有家務,只為了讓孩子過上所謂更「舒適」的生活。
殊不知,做家務也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不會做家務的孩子,註定長大之後一事無成!

02
1)獨立能力是生活基礎
教育的作用,就是讓孩子從什麼都不會到能獨立生活。
家長應該充當的角色是引導者,而非事事包攬的「保姆」。
明明已經17歲,媽媽出門卻還要擔心他在家沒飯吃,難道以後結婚了也頓頓吃外賣嗎?

擁有獨立能力的孩子, 無論走到哪都會過得很好。
家長不應該用所謂「怕孩子辛苦」、「孩子不會」的理由,剪掉他的翅膀。
沒有誰是天生就會做家務的,不學永遠都不會,父母要給孩子這個機會。

2)解決問題能力更強
做家務其實也是項需要動腦的活動,需要思考如何收拾房間最省力、最省時間。
再者,做家務需要孩子主動投入,不容易懶散,無論做什麼事情完成效率都可能更高。
有研究資料表明: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抑鬱率更低,長大後的發展通常也要好一些。

3)孩子有責任感,以後生活更幸福
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員,家務是他必須要分擔的一部分責任。
那些從小就不做家務的孩子,但凡被家長要求做點小事就會覺得很煩躁。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要教他/她如何做家務,承擔家庭中的責任。
唯有夫妻分工明確、互相體諒、互相付出的家庭,
才能一直扶持著走到最後,家庭和諧了,事業才能無後顧之憂。

03
愛勞動的孩子,人格更健全
高爾基說:「勞動使人建立起對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一個從小學習做家務的孩子,更自信、更有責任感、更懂擔當,人格更健全。
哈佛大學曾經展開過人類史上為期最長的實驗——Grant Study,
研究表明:想要讓孩子成功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他們做家務活,並且越早開始越好。
國內也曾有研究機構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展開調查,
發現那些愛做家務的孩子比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的比例高達27倍。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帶著女兒們入駐白宮之前,就定下了9條家規。
在這9條家規中,有4條就與家務有關。
每天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要保持玩具房的乾淨; 要幫父母分擔家務。
《朱子家訓》中開篇第一句就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務不學,何以過好這一生?

哈佛醫學院心理學專家理查·布羅姆菲爾德曾經在《怎樣做才不會寵壞孩子》這本書中寫道:
「如果你的孩子從未做過家務,那麼從今天起,開始讓他們學著做起來也為時不晚。」
而關於什麼樣年齡段的孩子該學著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美國兒童教育家伊莉莎白·
潘特麗曾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精心設計出了一份《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

這裡將它展示出來,以供爸爸媽媽們參考:

9—24個月
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可以讓寶寶自己拿湯匙吃飯,
把髒尿布扔進垃圾箱等;

2—3歲
可在家長的指導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
如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等;

3—4歲
學著餵寵物,取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飯後把自己的碗盤放進水池裡,
幫助媽媽把疊好的衣服放進衣櫃,把髒衣服放進髒衣簍裡;

4—5歲
學會準備餐桌,準備自己第二天穿的衣服,將自己的毛巾、牙刷擺放整齊
(這時父母要儘量避免模糊的指令,給出明確具體的操作步驟);

5—6歲
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稚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子,並且學會收拾房間;

7—12歲
學會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擦地,清理洗手間,清掃樹葉、積雪,學會使用洗衣機;

13歲以上
學著換燈泡、換吸塵器離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修剪草坪等較為繁雜的家務。
教育從來都不是只局限在課堂學習,家庭生活中的各種鍛煉機會能帶給孩子更多。

看似無意義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快樂和能力卻是他們一生的財富。
愛孩子,絕不是把他養在蜜罐裡,父母教會孩子生活技能,其實也是在教他適應世界。
大樹之下無芳草,傷於多陰也。

多度的愛與保護,最終給孩子帶來的是傷害。
只有具備生存技能,才能在探險人生路上,面對風雨時,
能毫不畏懼,冷靜應對,守得雲開見月明!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