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體育消息

選對訓練方向,決定格鬥勝敗的重要肌肉部位。

  • alphaC

  • 12-04

我自小就喜歡看擂台格鬥,舉凡空手道、摔角、拳擊、泰拳等我都喜歡。

年輕時總是不解為何同量級的選手對戰,最後結果幾乎都是高個被矮個給擊倒?

照理說高個不是應該有身高距離上的優勢嗎?

後來才理解那是因為在同樣體重的條件下,

矮個子雖然在距離上吃了虧,

但是矮個的兩大肌群卻較高個的來得發達,而那就是致勝的關鍵。

 

其實不只是在格鬥方面,無論是田徑、橄欖球、棒球、籃球等任何全身性爆發型運動,

這兩大肌群的發達與否,幾乎都是可否雄霸一方的關鍵要素。

 

NBA灌籃王-Blake Griffin致勝的兩大肌群特別發達

然而在告訴你是哪兩大肌群之前,要先認識GRF(Ground Reaction Force)地面反作用力。

當我們站在地上不動時,地面反作用力就已經在進行了。

 

地面支撐我的重量就是GRF,我們對地面施多少力,地面就會返回多少力到我們身上。

所以當我們站姿揮拳時,揮出去的不只是上半身出的力量,還包括了地面的反作用力。

不信的話,你可以比較坐在椅子上揮拳來來和站姿揮拳比較看哪種比較有力。

了解GRF之後就不難理解在擂台上為何要分量級,

因為體重較重的人光是在GRF地面反作用力的加持下就佔盡了便宜,

不分級的話體重輕的鐵定吃虧。

 

當擂台上的雙方技術相當、體重也相當(GRF當然也會相當),

這時論高下就是要比看誰的GRF加上身體帶出的動能最大。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力量的傳送路徑。

在站姿出拳的情況下,臀部和大腿首先發送出動能傳送到地面,

接著GRF從地面傳回至大腿、臀部,接著核心、下背、上背、肩膀、胸部、手臂,最後才是拳頭。

 

李小龍揮拳下的GRF路徑傳送圖

 

從路徑我們可以看出站姿揮拳雖然動的是上半身,

但是真正出力的起點是臀部和大腿。

所以此二部位的發出的力越強,GRF就會越強,

最後傳送至拳頭所帶出的破壞力當然也就會越強。

 

當GRF傳送到上半身時,在上半身肌群中傳送最遠的距離就是核心到肩膀的一整個背部肌群,

這代表著背肌的肌肉越多越發達,上半身儲存的能量(ATP)就會越多。

 

而肩和胸的力量傳送距離相較太短了,所以反而不是像背肌那麼重要。

簡言之上半身的發力起點就是背肌群。

當背肌越是發達,帶出的力量自然也會越強。

 

泰拳界的宇宙級幹架王-播裘Baukaw

 

那你會問手臂呢?

李小龍說過Power能量=Force力 x Velocity速度,

所以除了肌力之外還需要有速度才能帶出最強的破壞力。

手臂的力量再怎麼強也強不過背肌,

所以肌力部分交給背肌,而速度力的部分就交給手臂吧。

 

要讓手臂有速度力,就不能讓手臂像阿諾那的一般粗。

手臂太粗壯反而會成為速度力的負擔。

 

以上如果你不只理解而且還決定要在競技場上當一個咖的話,

那就別再一無反顧地拼命練臥推了,胸肌真的只有恫嚇作用而已。

一個人的真實力是來自於腿和背的,拼命練蹲舉squat和硬舉deadlift才是真正的王道。

最後看一下亞洲拳王Manny Paquiao的video,

標準的幹架身材就是要像曼尼一樣除了有厚實的背肌之外,

還要精壯靈活的手臂。

 

 

文章來源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