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國,才是好聲音!」網友分享陸客走了之後的奇景
-
Karen
- 06-29
自從開放陸客來台後,日月潭天天擠爆,一坨又一坨的陸客淹沒了這個小小的觀光景點。
當地的物價也飆升,連我台灣人都覺得消費不起......
結果呢,最近可能因為兩岸關係不再如此「黏膩」,伴隨著的影響就是陸客漸漸減少。
看到以下的照片,以及原PO的心聲,其實也覺得高興,但又有點說不上來的擔心呀........
街道真的變好乾淨,遊客也不再這麼擁擠、人雜。
看起來舒服多了的日月潭,不知道這樣的情形,對長遠來說是不是好事呢?也許對觀光業者和當地商家是有影響啦!
不過看在台灣人和其他外國遊客眼裡,應該是蠻爽的!總算是沒那麼多人擠來擠去了...!
日月潭小常識
日月潭位於臺灣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為日潭與月潭之合稱,因其雙潭水色各異而得名。
是臺灣第二大湖泊(僅次於曾文水庫)及第一大(半)天然湖泊兼發電水庫。
湖面海拔748公尺,常態面積7.93平方公里(滿水位8.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7公尺,自然生態豐富,但亦為最多外來種生物的淡水湖泊之一。
日月潭景色優美,「雙潭秋月」為臺灣八景之一。
日月潭也是臺灣原住民邵族的居住地,生活在潭水四周的族人稱其為「水社海」。
由於過去平埔族稱居住於山裡的原住民為「沙連」,而內山以日月潭一區為最大的積水盆地,故日月潭舊稱又為水沙連,此外,尚有「水社大湖」、「龍湖」、「珠潭」、「雙潭」等名稱。
2000年1月,交通部觀光局設立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其範圍除原有日月潭特定區外,北面擴大至魚池鄉,東至水社大山,西至集集大山,南至水里蛇窯。
2016年3月,與日本靜岡縣濱名湖締結為姐妹湖。
日月潭原為全臺灣最大的天然湖泊,水源全仰賴雨水供應。
「日月潭」一名首見於清道光元年(1821)升任臺灣府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所著「蠡測彙抄」一書中第2篇《水沙連紀程》所記:「…過水裏社,望見日月潭中之珠仔山;藍鹿洲東徵集所紀之水沙連即此…」,及第11篇《遊水裡社記》所記:「…其水不知何來,瀦而為潭,長幾十里,闊三之一。水分丹、碧二色,故名日月潭。珠山矻立潭中,高一里許,圍五之…」。
文中知其潭中有「珠仔山」(拉魯島,舊稱珠嶼島、光華島),以其潭水之顏色而區分為日月潭。
而不是如今所謂:「…島東及北側形圓如日,島西南側狹長微彎如月,故名『日月潭』」
早期的英文文獻裡稱日月潭為「康第紐斯湖」(Lake Candidus),乃紀念來台傳教的康第紐斯,為1873年由甘為霖所命名。
另有傳教士來日月潭向邵族人傳教時,亦將日月潭名之為「龍湖」(Dragon Lake)、「林伊西巴坦湖」(Nin-Isivatan Lake)等之名稱。
台灣真的很多景點都被大陸客給佔據了啊!連小編假日去百貨公司和夜市都能遇到一堆大陸人,真的讓人覺得超囧,感覺自己像在大陸一樣!小編以前想說去參觀一下台北故宮,沒想到只看到一堆大陸客...更慘的是,他們有上千人都在裏頭,一直排隊看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小編只看到有幾百人在排隊就完全不想看了啊啊啊!總之裡面因為人多,吵的跟菜市場沒兩樣,完全跟小編小時候印象中安靜的博物館完全不一樣了...也許現在也安靜些了吧!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點個讚分享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