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兵10分鐘,但年僅14歲的少女們卻不能休息!
-
浮誇女王
- 08-25
三無小成本
最近, 韓國一部電影著實火了一把。
沒有大製作、大明星、大導演;
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
但是。
觀影人次擊敗《死侍》, 爆冷奪冠。
央視新聞
甚至還登上了。
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9. 5分
並在韓國門戶網站NAVER的評分高達。
很多觀眾在影片結束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他們認為:
這是韓國人一定要看的一部電影
。
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 是因為影片的題材——
慰安婦。
這樣敏感的題材, 加上影片趕上韓國為紀念全民性反日救國運動的“三一節”時上映。
讓很多韓國觀眾, 不禁重新去揭開這段歷史的傷疤。
這就是魚叔今晚為你們推薦的電影——
《鬼鄉》
真實
影片根據日本軍慰安婦受害者——
姜日出老人的證詞所拍。
講述了1943年日本侵佔朝鮮時期,14歲少女貞敏以及一群女孩們被日軍強行帶到中國牡丹江,成為慰安婦的悲慘故事 。
在如火如荼的二戰中,這些少女們被迫離開家鄉,離開父母。
來到陌生的戰場,成為日本士兵們。
因為影片中女孩大多只有14、15歲,《鬼鄉》最終被定級為15歲可觀看。
導演趙正萊採用了兩條線敘事手法。
通過的失魂女孩的通靈之眼——
回憶了老人的悲慘慰安婦經歷。
讓老人解開多年心結。
雖然明知會很殘酷,但影片展現的慰安婦場景還是令人悲痛。
每天慰安所都會排起長龍。
一個日本兵10分鐘,但姑娘們卻不能休息。
即使月經期間也要頻繁接待。
日本軍們對慰安少女們。
不光踐踏女孩們的身軀,更羞辱她們的人格。
影片中大量少女們幼小單薄的身軀與觸目驚心的傷疤的對比。
「慰安婦」這三個字簡直太過美化這種殘酷。
而片中日本軍官都說:
「母狗
你們只是為皇軍而活的。
然而即便是慰安婦,也得不到日本政府的正面承認。
劇中女孩貞敏的扮演者薑荷娜是在日韓僑的4代,在她接演電影時收到日本民眾各種威脅。
但媽媽還是決定讓女兒出演。
傳播正確的歷史認識
如果是別的電影的話,說不定就不會拍攝了,但是這部電影關係到我們民族的歷史,有的作用,所以我覺得一定要拍才行。
7萬5000人
影片在結尾時,出現了一份的鳴謝名單。
這些都是資助這部電影的人。
源於該片籌不到任何電影製片方的投資。
導演歷時14年,才籌集到韓國民眾約12億韓元(約合672萬元人民幣)的資金。
這個在2002年就已經寫好的劇本,在今年才得以與世人見面。
這份執著,來源於導演曾在一次公益活動中,偶然看到慰安婦受害者姜日出奶奶的畫作——
《被蹂躪的少女們》
。
畫中少女們的屍體在山坑中被焚燒。
這一場景震撼了導演。
魚叔看過電影,也極為震撼。
要有怎樣的勇氣,才能直視這段歷史?
不過。
影片質量一般。
沒有過多技巧。
但是。
無需苛責
面對這樣的主題,已它的藝術性。
而且。
相比其它這一類型的電影,都渲染絕望的基調。
《鬼鄉》卻有些清新的色調。
難過,但不至於壓抑;
失望,但不至於絕望。
作為劇情片來說,魚叔並不喜歡怪力亂神的這條線。
總感覺弱化了影片的衝擊力。
但導演在採訪中表示:
為了祭奠那些冤魂,我用了【鬼】字。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能夠讓她們回歸到自己的家鄉。也希望電影能夠成為以後佐證這段歷史的文化資料。
而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影片結尾現實與過去交錯的場景。
除了《鬼鄉》。
同檔期的《素媛》、《思悼》的導演李濬益執導的黑白愛國影片《東柱》,也受到熱捧。
取得不俗的票房。
在所有藝術中,電影最具有直面的力量。
相比抹淨,我們更願銘記。
一位慰安婦老人看過影片後就說道:
感謝《鬼鄉》讓大家記住我們曾經遭受過的。
而這哪裡只是韓國人的傷疤,這也是我們的傷疤。
當時曾有中國投資商與導演接洽,希望將主人公改成中國人。
但被導演拒絕。
他在影片中也加入了一個中國慰安女孩的角色。
據統計,
當年日軍從朝鮮半島擄掠14-16萬名少女。
僅有238名得以生還歸來
其中,而今尚存於世的僅僅46名。
那些亡靈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
而在中國,至少有20萬女性淪為了日軍慰安婦。
在世者僅存21名。
這將意味著「慰安婦]可能會成為被時間掩蓋的歷史。
但有一部像《鬼鄉》這樣的電影,再過50年,韓國人都不會遺忘。
這就是一部,改變國家的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將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