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網路新奇
  3. 正妹特搜

古道大字典SNNX005-長空棧道:絕頂神仙會,半空鸞鶴歸

  • 11-20

編號

SNNX005

長空棧道

長空棧道位於華山南峰東側山腰,是華山派第一代宗師元代高道賀志真為遠離塵世靜修成仙,在萬仞絕壁上鑲嵌石釘搭木椽而築。棧道上下皆是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成尺許路面,下由石柱固定,遊人至此,面壁貼腹,屏氣挪步,被譽為“華山第一天險”。

長空棧道有700餘年的歷史,長空棧道是華山險道的險中之險。古往今來,歷險探勝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記述傳世。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人文歷史

明代“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太華山記》記述:“出南天門向西就是棧道,棧雖有銅柱鐵索攔護,然闊不盈尺。行二十餘丈方至盡頭。下折為井,高約三丈,旁出復為棧……”《說鈴》也有記述說:“長空棧在半壁,廣八寸,長十丈餘,背空虛行。”吳同春《太華雙遊記》把棧道的體態記述得更為形象: “垂雙索下墜,行則面壁,臂緣索,足橫移,踵常落板外……”

由於棧道險峻,故當地人有“小心九釐三分,要尋屍首,洛南商州”之說。這裡只是探險之道,並非登山必由之路,膽小人就在升表臺看看也就行了。所以石刻上不少警告之語:“懸崖勒馬”

等。解放後,華陰市人民政府多次整修加固,盡換木石樁為鐵樁,換木椽為方木並定時更新,以保遊人安全。華山景區要求過往長空棧道的遊人必須租用30元的保險帶,只要操作得當可以確保安全。

棧路特徵

長空棧道在華山南峰西巖下面,築在光溜溜的千仞絕壁上,真正接近90度,上望崖壁好幾十米,下望至少二、三百米不見谷底,棧道寬僅三十多公分,一邊空懸並無欄杆,一邊崖上釘有鐵索可供抓手。

棧道路棧分三段,出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鑿出,長20米,寬二尺許,是為上段;折而下,崖隙橫貫鐵棍,形如凌空懸梯,遊人須挽索逐級而下,稱之“雞下架”,是為中段;西折為下段,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木椽三根,遊人至此,面壁貼腹,腳踏木椽橫向移動前行。

勇者如履長空,心曠神怡,怯者膽戰心驚,屏氣挪步。由於長空棧道貼崖懸空,對探險獵奇者極具誘惑性和挑戰性,且棧道盡頭有道教神龕賀老石室、華山十大字謎之首“全真巖”及華山臥龍鬆等勝景,古往今來,歷險探勝者絡繹不絕。

華山

華山山脈是深成侵入岩體的花崗岩渾然巨石,頂部是粗粒(粒徑5毫米)斑狀花崗岩;中部是中粒(粒徑2—5毫米)花崗河長巖及片麻狀花崗岩。據地質科學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華山花崗岩形成期距今約12100萬年左右,華山山脈地區的地殼發生活動,在受擠壓、褶皺和破裂的過程中,岩漿開始沿著裂縫向表層地殼上升侵入,在3—6千米深處冷卻,凝結成巖。

從新生代燕山期約7000萬年以前,華山山脈的地殼繼續上升,而渭河地帶相反向下凹陷。這種內動力地殼作用,時快時慢,時斷時續,顯現出東西一線上並列著許多平整的三角形或梯形面,形成了秦嶺北麓的大斷層。這些大致平行的東西向斷層,將山地割切成若干長條形斷塊。斷塊在彼此相互上升下降活動中,多呈北翹、南俯的嶺谷相間的地形。同時,也出現了許多與東西向斜交的斷層,使原長條形斷塊被切成多段。各段地發生前後錯動,形成複雜運動。加之雨水、陽光、冰凍、流水等各種外力作用的相互影響,花崗岩才直接露出空間。

華山花崗岩有較多而明顯的以北20度向西走的節理和斷層。其他的還有南北走向,北30度西向的、北10度東向的、北50度東向的。此外還有近乎水平之大小縱橫的斷層和節理,將完整的花崗岩體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巖塊,在縱橫河流的切割活動中,風化剝蝕形成了一座峻秀的山峰和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岩石。

東、西、南三峰呈鼎形相依,為華山主峰。中峰、北峰相輔,周圍各小峰環衛而立。

氣候特徵

華山遠離海洋,處於西風帶北緯30°—60°之間,大陸度為53°7′,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山體挺拔陡峭,山麓和山頂峰的垂直溫度梯度(或稱溫度直減率):北麓從縣城到峰頂,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減少0.44℃,南麓以洛南計算,海拔高程每升高100米,減少0.5℃。

主要山峰

北峰

北峰海拔1614米,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雲,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雲臺,因此又名雲臺峰。唐李白《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詩曾寫到:“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

峰北臨白雲峰,東近量掌山,上通東西南三峰,下接溝幢峽危道,峰頭是由幾組巨石拼接,渾然天成。絕頂處有平臺,原建有倚雲亭,現留有遺址,是南望華山三峰和蒼龍嶺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鬱,秀氣充盈,是攀登華山絕頂途中理想的休息場所,1996年開通的登山纜車上站,即在峰之東壁。

峰上景觀頗多,有影響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長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貢、神土崖、倚雲亭、老君掛犁處、鐵牛臺、白雲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點均伴有美麗的神話傳說。

1949年華陰解放前夕,國民黨陝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兼陝西保安第六旅旅長韓子佩率殘部百餘人逃上華山,妄圖憑藉天險負隅頑抗作最後掙扎。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華陰群眾的幫助下,打破“華山自古一條路”的傳說,從黃甫峪攀上北峰,奇襲殘匪,創造了神兵飛躍天塹、英雄智取華山的奇蹟。今真武殿前百米處建有六角攢頂飛簷斗拱華山花崗岩圓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解放華山紀念碑一通。從此,北峰又成為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現場與課堂。

西峰

西峰海拔2082.6米,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巔有巨石形狀好似蓮花瓣,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峰、芙蓉峰。袁巨集道在他的《華山》中記述:“石葉上覆而橫裂”;徐霞客《遊太華山日記》中也記述:“峰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詩中有“石作蓮花雲作臺”句,也當指此石。

西峰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

登西峰極目遠眺,四周群山起伏,雲霞四披,周野屏開,黃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鄉神府,萬種俗念,一掃而空。宋名隱士陳摶在他的《西峰》詩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的名句。

西峰南崖有山脊與南峰相連,脊長300餘米,石色蒼黛,形態好象一條屈縮的巨龍,人稱為屈嶺,也稱小蒼龍嶺,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

西峰上景觀比比皆是,有翠雲宮、蓮花洞、巨靈足、斧劈石、捨身崖等,並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其中尤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傳最廣。峰上崖壁題刻遍佈,工草隸篆,琳琅滿目。峰北絕頂叫西石樓峰,峰上楊公塔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題辭。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鴻蒙"題刻,是書法家王鐸手跡。

南峰

南峰海拔2154.9米,是華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嶽最高峰,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登上南峰絕頂,頓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舉目環視,但見群山起伏,蒼蒼莽莽,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綿,盡收眼底,使人真正領略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享受如臨天界,如履浮雲的神奇情趣。

峰南側是千丈絕壁,直立如削,下臨一斷層深壑,同三公山、三鳳山隔絕。南峰由一峰二頂組成,東側一頂叫鬆檜峰,西側一頂叫落雁峰,也有說南峰由三頂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內。這樣一來,落雁峰最高居中,鬆檜峰居東,孝子峰居西,整體象一把圈椅,三個峰頂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袁巨集道在他的《華山記》一書中記述南峰形象說:“如人危坐而引雙膝。”

落雁峰名稱的來由,傳說是因為迴歸大雁常在這裡落下歇息。峰頂最高處就是華山極頂,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絕頂而引以為豪。歷代的文人們往往在這裡豪情大發,賦詩揮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給後世詩文記述頗多。峰頂摩崖題刻更是琳琅滿目,俯拾皆是。馮贄在他的《雲仙雜記》中記述唐詩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嘆說:“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帝座矣,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宋代名相寇準寫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的膾炙人口的詩句。落雁峰周圍還有許多景觀,最高處有仰天池、黑龍潭,西南懸崖上有安育真人龕、迎客鬆等。

鬆檜峰稍低於落雁峰,而面積大於落雁峰。峰頂喬松巨檜參天蔽日,因而叫鬆檜峰。華陰名儒王巨集撰稱鬆檜峰是南峰之主。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宮,是華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廟。因廟內主殿屋頂覆以鐵瓦,也有稱其鐵瓦殿的。鬆檜峰周圍許多景觀,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門、朝元洞、長空棧道、全真巖、避詔巖、鷹翅石、楊公亭等。

東峰

東峰海拔2096.2米,是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東得名。峰頂有一平臺,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著名的觀日出的地方,人稱朝陽臺,東峰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峰。

東峰由一主三僕四個峰頭組成,朝陽臺所在的峰頭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樓峰居東,博臺偏南,賓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稱華山三峰,指的是東西南三峰,玉女峰則是東峰的一個組成部分。今人將玉女峰稱為中峰,使其亦作為華山主峰單獨存在。

古時稱登東峰道路艱險,《三才圖會》記述說:山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數十丈,上面僅鑿了幾個足窩,兩邊又無樹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崗石上,腳手並用才能到達峰巔。今已開闢並拓寬幾條登峰臺階路,遊人可安全到達。

東峰有景觀數十餘處,位於東石樓峰側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紋,象一巨型掌印,這就是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巨靈神開山導河的故事就源於此;朝陽臺北有楊公塔,與西峰楊公塔遙遙相望,為楊虎城將軍所建,塔上有楊虎城將軍親筆所題“永珍森羅”四字。此外,東峰還有青龍潭、甘露池、三茅洞、清虛洞、八景宮、太極東元門等。遺憾的是有些景觀因年代久遠或天災人禍而廢,現僅存遺址。八十年代後,東峰部分景觀逐步得以修復。險道整修加固,亭臺重新建造,在1953年毀於火患的八景宮舊址上,已重新矗立起一棟兩層木石樓閣一座,是為東峰賓館。

中鋒

中峰2037.8米,居東、西、南三峰中央,華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蔥蘢,環境清幽,奇花異草多不知名。峰頭有道舍名玉女祠,傳說是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峰又被稱為玉女峰。

中峰多數景觀都與蕭史弄玉的故事有關。如明星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馬、玉女洗頭盤等。玉女祠建在峰頭,傳說當年秦穆公追尋女兒來到華山,一無所獲,絕望只好建祠紀念。祠內原供有玉女石尊一尊,另有龍床及鳳冠霞帔等物,後全毀於天災人禍。今祠為後人重建,玉女塑像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莊清麗,古樸嚴謹。

峰上還有石龜躡、無根樹、捨身樹等景觀,與其相關的傳聞都妙趣橫生,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中峰的內涵,增添了中峰的神奇與美麗。

古人抒寫玉女及玉女峰的詩文較多。唐杜甫在他的《望嶽》詩中有“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盤”句;唐王翰有《賦得明星玉女壇送廉察尉華陰》詩;明顧鹹正《登華山》詩中有“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妝十二樓”句等等。這些詩文更為中峰錦上添花,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峰的寶貴資料。

特色

麻食菜

麻食菜是華陰的地方風味小吃,其受歡迎程度可以與羊肉泡饃相媲美。據瞭解,麻食菜因其主料粉條像麻繩,又屬食材,且口味帶麻,故稱麻食。一百年前已經在華陰流傳開來。

麻食菜選料講究,有粉條、豆腐、海帶、大蔥、香菜、花椒、生薑、豆瓣醬等數十種之多。製作麻食菜一般都是在店門口支起一口大鍋,鍋上加一橫杆,將大把的粉條搭乘在上面。客人來時,店主將提前備好的配料放在一個大笊籬裡,在精心熬製的濃湯裡輕輕煮燙,盛碗後,加上特質的紅燒肉,配上花椒、胡椒、蒜末、薑末等作料,澆上濃湯,碗麵上立刻飄起一層油花,手一端碗,香氣撲鼻。食客根據食量可將鍋盔饃掰成塊泡在碗裡,那可真是讓人垂涎三尺,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踅面

踅面為華陰獨有,為當地人偏愛的風味小吃,稱得上是最早的“方便麵”,可即食,也可放置數日再食。製作方法:首先把蕎麥揀淨淘好,磨成細面。和麵時用一根粗木棒順同一方向攪拌,這是關鍵的一環,必須稀稠得當,攪拌均勻。麵糊和得好,攤出的面才能好。攤面用的是鐵鏊,重達40餘斤,直徑二尺多。舀一勺和好的麵糊倒在鏊中心,用半月形的木踅子劃開攤平,據說“踅面”即由此得名。烙到七八成熟,疊在一起,折成四折,用刀切成細絲。切好的面碼在木箱在裡備用。吃時把水燒開,放少許鹽,踅面入鍋,略一翻攪,或幹撈,或帶湯,調上大油、大油辣椒、清油辣椒、鹽、醋、蘸一點花椒麵,撒一點蔥花或韭菜花,便可食用。

原文出處:微旅行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