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公益關懷

6歲孩子分房睡年齡期限:是否害人不淺!權威科學家說出真實情況!

  • 01-08

其實孩子分房睡真的沒有標準,所有的標準都不是固定不變的,樂嘉說:沒有一套教育方法是適應于所有的孩子的。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花期,孩子的成長速度不同,性格也不同,不必強求用固定的標準約束住孩子。很多家長還認為西方國家孩子從出生就獨立睡一個房間,但是現在資料顯示西方國家孩子跟父母同睡的數量增加了兩倍。

半夜驚醒,媽媽突然看到了自己身旁,趴了一隻小腦袋。眨了眨眼才看清了,她6歲的小男孩不知什麼時候偷偷溜進來,小腦袋趴在床上,膝蓋跪在地板上,不知已經睡了多久……媽媽把孩子抱起來,放床上蓋上被子,心裡既心疼又懊惱。

這是最近一位媽媽的留言。她很擔憂地問我:“網上很多文章說孩子6歲前就一定要跟爸媽分房睡,我努力想讓孩子自己睡,已經差不多半年了,孩子很抗拒……”經常也有其他爸媽問類似的問題,某些說法讓他們焦慮,可他們的孩子卻不“合作”……

的確,目前網上很多文章都說,親子共睡,如果孩子越大,越容易性早熟,孩子還會變得越來越缺安全感而不懂獨立……等說法,甚至還有人說,親子分房的最後期限是6,7歲。其實,這都是不科學的說法。

親子共眠(Co-sleeping),你可能不知的真實情況
進化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 親子共眠,是過去人類歷史的普遍模式,性早熟在過去也極少出現。性早熟的說法,反而在工業化開始後才慢慢出現的。而在自然界,獅子、老虎、狼、兔子……它們親子共眠的方式延續至如今,你也很少見到自然界哪種動物會因為親子共眠而性早熟或缺乏安全感。反而有些動物媽媽si了,小動物丟失安全感倒是很常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的西方寶寶從出生就獨自一個房間睡的情況,在近年也呈現減少趨勢, 根據美國兒科中心的一項全國性的調差顯示,如今親子共眠的家庭數量差不多比過去增長了兩倍。另外,日本很多媽媽在生孩子後,都採用跟孩子共眠的方式保證孩子的安全感。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親子共睡,反而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好處
獲美國國家兒童健康MERIT獎的知名心理學家Karen E. Adolph說,別相信什麼“標準”,育兒從來就沒有所謂的標準,每個孩子的成長速度都不同。

美國兒童睡眠專家Richard Ferber經過研究發現,兒童不會因為與其他兄弟姐妹,或長時間與父母一起睡而成長為缺乏安全感、不會獨立的孩子。
另外一位親子睡眠專家James McKenna博士也說,近年來的研究結論跟過去的相反,幼兒單獨睡對健康成長沒有益處,相反,與父母同睡的孩子,未來會擁有更成熟的減壓能力,性格更獨立、更自信。

另外,Robin. J. Lewis和Louis. H. Janda等人也發現,小時候跟父母或媽媽共睡的孩子,長大後情緒調節能力更好,對性別認同與自尊感更為滿意。

孩子和媽媽一起睡,對孩子而言會有這幾個好處

1. 孩子身體發育更好

孩子和誰睡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作息,如果孩子晚上和老人一起睡,老人的睡眠習慣基本都是早起,不管幾點睡,在天還沒怎麼亮的時候,老人就已經起床了,老人的睡眠時間都比較短,而小孩子淩晨是身體加速發育的時候,雖然孩子不用一起起床,但是如果孩子失眠比較淺,是很容易被老人吵醒的,雖然可以再睡但還是會影響到孩子的的身體發育。

而和媽媽一起睡媽媽起的再早也不會在淩晨就起床,即便把孩子吵醒了,對孩子的睡眠和身體發育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2. 孩子的心裡會更有安全感

孩子在三歲之前是心理健康初步搭建時期,這個時候的小孩子雖然看起來什麼都不懂,但是也會逐漸分清誰是爸爸媽媽誰是爺爺奶奶,而在孩子的心目中,相較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會帶給自己更大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一定意義上也是天生的心靈感知,尤其在晚上睡覺之前以及睡醒之後,是孩子內心最敏感脆弱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媽媽在孩子身邊,孩子的內心會更有安全感,這更加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3. 孩子睡眠品質會更高

媽媽和奶奶帶孩子睡覺,其中一個比較大的區別就是媽媽帶孩子睡覺的時,通常會選擇很多方式哄孩子睡覺,其中一個是給孩子朗讀睡前讀物,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學到東西,還會讓孩子非常的放鬆,這樣孩子睡的會更踏實,睡眠品質也會比較高,但是奶奶哄孩子睡覺的方式通常是一種強迫式的,比如拍著孩子睡或是抱著孩子睡,孩子在這種壓力之下睡著,睡眠品質也可能不是太高。

為什麼會這樣?小編跟大家假設一個場景:
當一個年幼的孩子,半夜從睡夢中醒來,聽到窗外呼呼的風聲,如果媽媽剛好在身邊,這個孩子大概很快便會躺回去,慢慢地睡著了;如果這個孩子醒來時,身邊空無一人,黑漆漆的房間裡只有Ta一個人,恐懼感會莫名增加,或許他還會想到床底可能有“小怪物”……在孩子們心智稚嫩的年齡裡,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應付孤身一人的情況。

相比之下,親子共睡中,父母能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安撫和安全感保障, 這種安全感保障,能幫助孩子們的心智穩健地成長。而不是一邊成長,他們小小的安全感“堡壘”還要經受焦慮和緊張的摧殘。

一位老醫生的回憶
記得有一次,我家兒子發燒,我帶孩子看病,醫生頭髮花白,是個慈祥的老太太。排在我前面是一位媽媽和她6歲的女兒。小女孩看的是咳嗽,可是當醫生開完藥單後,那位媽媽忐忑地問了醫生一個問題:“醫生啊,我閨女差不多7歲,還跟媽媽睡,會不會早熟啊?”

醫生說:“胡扯! 在我將近40年的從醫經驗裡,從來沒見過有孩子因為跟媽媽睡而早熟的。我閨女跟我睡到了9歲。”當那對母女道謝要起身離開時,老醫生又說:“我記得小時候家裡很窮,我們一家6口擠在屋裡唯一的一張大板床一起睡……我睡到了上大學才離開家,也是那時開始,我才有屬於自己的一張床。我上大學那會,同宿舍沒有哪個不是跟爸媽睡到10多歲的。 那個年代家窮,很多人都那樣,也沒見到什麼不好的……”

有關孩子分房睡,一位爸爸的親身感悟
有個爸爸跟我說,他家的女兒4歲時就自己睡了,可他的兒子8歲還不願自己睡。幾年前兒子剛好5歲,他和妻子特意給兒子安排了一個房間,但孩子一直拒絕自己睡。到了孩子8歲那年夏天的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客廳閒聊,爸爸說:“我5歲的時候,自己抱了被子枕頭就自己睡了,我自己決定的……”

這時他的兒子雙眼閃閃發亮,就像窗外的星星,孩子說:“好吧,我也要自己決定,在下星期一我就開始自己睡……”
結果到了星期一,小男孩真的像他爸爸那樣,在晚上洗澡後,往房間裡放了幾個最喜歡的玩具,就一個人抱了被子枕頭走進去自己睡了……這爸爸很感歎:“ 過於執著某種說法,會害人的。折騰了這麼久,還不如一次‘讓孩子自己決定啊’。”

所以:孩子幾歲應該跟父母分房睡,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期限”,每個家庭不同,每個孩子的心智成長也不一樣。有些孩子早、有些孩子晚,你只需慢慢地等待,等待孩子自己做決定便可。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