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公益關懷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這種情況下,千萬別對孩子說“自己的事自己做”

  • 03-20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這種情況下,千萬別對孩子說“自己的事自己做”

家長一般都喜歡懂事的孩子
看著自己的孩子在同齡人面前
都可以照顧別人的情緒
可以懂得分享自己的食物
還可以幫助其他小朋友解決問一些問題
父母會覺得很驕傲
但是孩子過度懂事也是一種危害
其實早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有很大的危害

這種情況下,千萬別對孩子說“自己的事自己做”

前幾天,我被女兒的話嗆了一頓

那天帶女兒逛街回來,電話突然響了
我手中大包小包的,實在騰不出手
便讓女兒接電話,她居然甩我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媽媽,你怎麼說一套做一套呢?
昨天我讓你幫我拿書包的時候,
你不是說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

這話讓我語塞,但同時又讓我反思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句我們從小說到大的話,似乎很有道理

只是,不分場合,不辨形勢
一味跟孩子強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的合適嗎?

曾經看到這樣一幕:
一名剛學會走路的男孩
在媽媽的引導下,在社區公園內練習上臺階

男孩的小腳怎麼都邁不上去
突然,一個趔趄摔倒了
他大哭不止,伸手向媽媽求抱抱
可是這位媽媽卻站在原地一動沒有動
「寶寶乖,寶寶要自己站起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摔倒自己爬起來。」

就這樣,男孩哭著站起來、跌到、爬起來、再跌倒,如此循環
我注意到,開始摔倒的時候
小男孩還會哭泣,也會向媽媽尋求幫助
然而被媽媽一次次拒絕後
他開始變得默不作聲
最後放棄了跟媽媽求助
最終也沒有學會如何上臺階

當時覺得這位媽媽是在訓練孩子獨立
可如今想來,我有點心疼這個孩子

雖然說孩子邁向獨立的每一步,都會有苦痛
然而,為人父母的最高職責,不僅要孩子獨立
還應該讓孩子學會向外界尋求幫助

有些時候,父母的及時回應
哪怕只是一個小小擁抱
也是在向孩子傳遞一種信號:
你的求助我看得見,你是安全的

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
父母對孩子的無動於衷
有時候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是不被愛的

小陶虹說:「媽媽的最高職責就是給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我們鼓勵孩子獨立
但是當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
卻不能片面地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定要記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條件
是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真正的獨立是,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
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難要勇於去求助
如果父母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
把他推了出去,一味地向孩子灌輸「自己做」
那破壞的將是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讓他長大後
成為一個不懂合作、不會尋求幫助的「孤膽英雄」

「你母親過世這麼大的事情,
怎麼連我也不說?還當我是不是師父?」
「我怕我說了,會給別人添麻煩。」
電視劇《都挺好》中
蘇明玉和師父老蒙的這段對話讓人看到淚奔
蘇明玉,這個叱吒風雲的職場女強人
母親去世時,都不曾在人前流一滴淚
聽到師父這句話,居然紅了眼圈
看著這個「堅強」的女孩,我很想抱抱她
這個從小不被父母看見
一直被二哥各種擠兌的女孩
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活著
因為不被家人疼愛
她很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為了讀完大學,她在超市打零工
在街上發傳單,做家教
為了掙到更多錢,她拜老蒙為師,努力做銷售
為了拿下損失的訂單
她單刀赴鴻門宴,放低身段討好客戶
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孤獨的戰士
我心疼這樣的明玉
因為她的「強大」背後,是安全感的極度缺乏

她一次次被母親傷害,一次次被父兄嫌棄
她唯有自我強大,強大到不求助任何人
強大到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夠尋得內心的那一絲安定
然而,這種「強大」既是她的鎧甲,卻也終成了她的軟肋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路易士·科佐利諾說:
一個孩子的生存競爭力,不取決於他自己能夠做多少事
而取決於他能夠獲得多少人的幫助
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應該向孩子傳遞這樣一種信念:
力所能及的事情,請自己做
當你需要幫助和支持時
請大膽說出來,勇敢地向親人、朋友,甚至社會尋求幫助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鍛煉孩子要把握好度,在孩子不需要時
我們要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不干預不插手不打斷
在孩子需要時,我們要在精神層面
心理層面給予絕對的支持
但是行動上可以慢一點,或者是開動腦筋
在給孩子心理支持時,想辦法給予她盡可能多的鍛煉

這一方面,我的一個朋友就做得非常好
朋友平時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從小就在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收拾內務,自己洗內衣等

與此同時,她也會溫和地告訴孩子
媽媽一直都在,如果你有什麼困難,可以隨時提出來
一開始,孩子也會屢次耍賴
明明自己會穿衣服、系鞋帶了,卻總央求媽媽幫忙
這時候,她並沒有訓斥孩子「無理取鬧」
也沒有直接拒絕,而是選擇陪著孩子,或者和她一起想辦法

「你是希望媽媽陪著你對嗎?
媽媽可以陪你,不過這個你會做了,你試試自己做哦。」
「媽媽在給你做示範哦,你來看仔細一點,記住步驟啊。」

當孩子真正遇到困難時,她會堅定地站在孩子一邊
給予孩子行動上的支持,讓孩子感覺媽媽的關注和愛從未遠離
為人父母,我們既要鼓勵孩子獨立
更要鼓勵孩子在遇到困難時主動尋求幫助
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成長為獨立又懂得合作的人

《一封家書》節目中
演員袁姍姍深情朗誦了寫給父母的信:家是永遠的避風港

她說,在經歷那場鋪天蓋地的網路暴力時
曾經有段時間,她把自己封閉起來
不願意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也不願意和父母提及更多關於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

但,她卻知道,父母一直在默默關心著她的一切動態

「我在那段時間的無助與擔心,傷心與難過,
你們都看在眼裡。也是你們的安慰和陪伴,
讓我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日子。」

父母的鼓勵、陪伴和支持,讓袁姍姍明白
無論外邊的江湖多麼血雨腥風,家都是她永遠的避風港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
既鼓勵孩子獨立,又給足孩子心理依靠和精神依靠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笑迎人生

既能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
獨立篤定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也能在遇到困難時,向外求助,獲得他人幫助
更能在他人需要幫助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