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時事新聞

美華裔女子談嫁給非裔老公曆程 呼籲族裔間包容 圖

  • 浮誇女王

  • 10-30

=

陳本恩(左一)與夫婿麥建邦(左二)育有四名子女,一直從事非營利組織工作的陳本恩,十分投入促進華裔與非裔間的溝通理解。(陳本恩提供)

「隻有在互相包容與理解下,才能保障少數族裔的權益及發展。」娶了華裔妻子的非洲裔物理博士麥建邦(Tom McKibben),在亞裔生可能因為無知而涉及「黑臉」辱非裔事件後,語重心長表示,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需要更了解其他族裔曆史,其他族裔也應該尊重不同膚色的族群。

華裔不認同非裔的由來已久,來自香港、嫁給麥建邦的陳本恩說,她1980年代結識夫婿後,第一次向在香港的父母提到男友時,雙親都「非常憂慮」,媽媽甚至跟她說,「你要跟誰談戀愛我沒有意見,但你們以後結婚生小孩,孩子膚色可能讓他們承受異樣眼光,讓我很擔心。」

陳本恩不顧父母反對嫁給麥建邦後,生了四個子女。

「我帶著孩子外出散步,被誤認為是保母。」陳本恩笑著說,許多時候都有人對他們一家投以「關注」目光,但隨著時代進步,這樣的「關注」已越來越少;四個孩子對自己的「非裔爸華裔媽」都很習慣,也熱中與同學朋友分享。

「美國人不了解取笑一下亞裔的英文口音,有什麼好在乎的,歸根究柢,就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理解華人一路篳路藍縷走過來的艱辛奮鬥。」亞美促進公義中心主任黎雪說,「將心比心」,非裔也有他們的辛酸史,與華裔一樣,對一些「刻板印象」及「歧視字眼」,同樣存在傷痛,「真正的和諧,必須互相諒解、包容」,才是美國所以強大且偉大之處。

事實上,從出生、長大、入學、就業,時常與非裔為伍的第二代華裔,對非裔的想法及觀感,明顯與第一代華人父母有代溝。

曾在今年7月底發起「黑人的命也是命:致父母公開信」(Letter For Black Lives)的華裔族裔研究員許可(Christina Xu)提到,就像信中想對父母說的:「在您的經曆中,也許沒有很多與非裔接觸的機會,但他們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是我的朋友、同學、隊友、室友、老師、甚至家人。而今天,我為他們擔憂害怕。」

剛自賓州大學畢業的張起剛說,他有時無法理解華裔長輩的想法,如把大學錄取新生的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指為「現代排華法案」;與高中幾位華裔同學都上了名校的張啟剛表示,如果不是非裔曾在美國民權史上努力,可能到現在華人都還無法入讀大學,或是隻能待在「二等學校」念書,保障少數族裔的平權法,在他與同輩朋友看來,正是美國平權運動的精神。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