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臨終時會出現「這六種現象」,看完不寒而慄......
-
Sherry
- 11-01
要墮落地獄的人,臨命終時有十五種現象:
一、對於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屬惡眼瞻視。
二、舉起雙手,撫摸虛空。
三、不隨順善知識的教導。
四、悲號、啼叫、哭泣、嗚咽、流淚。
五、大小便利不能自禁,不知不覺。
六、閉上眼睛而無法張開。
七、時常遮覆頭部和臉部。
八、側身卧著飲食。
九、身體和嘴巴發臭。
十、腳部和膝蓋發抖。
十一、鼻樑歪一邊。
十二、左眼跳動。
十三、雨眼變紅。
十四、趴著(仆面)睡覺。
十五、蜷局(彎曲)身子,左脅著地而卧。
即將墮餓鬼道的人,臨終有八種現象:
一、喜歡舐嘴唇。
二、身熱如火。
三、時常耽心飢餓和口渴,喜歡談論飲食。
四、張開嘴巴,而無法閉合。
五、兩眼乾枯,宛如※鳥(※音鷲也)和孔雀。
六、沒有小便,大便遺漏。
七、右膝蓋先變冷。
八、右手經常握掌。(因為心懷吝嗇,甚至水也不給人的緣故)
即將墮畜生道的人,臨終時有五種現象:
一、貪染妻子,貪視不舍。
二、彎曲手腳和手指。
三、全身流汗。
四、發出粗澀的聲音。
五、嚼食嘴巴的泡沫
即將往生人道的人,臨終會有十種現象:
一、臨終時產生善念,例如柔軟心、福德心、微妙心、歡喜心、發起心、無憂心。
二、身無痛苦。
三、稍微能說話,一心憶念親生的父母。
四、對於妻子和兒女產生憐憫心,像平常那樣瞻視眷屬,沒有明顯的貪愛和憎恨,想要聽到兄弟、姊妹、親戚的姓名。
五、對於善惡,心裡不錯亂。
六、心地正直,沒有諂誑。
七、知道父母、親友和眷屬善護念我。
八、看見自己所經營的事業和家庭,心生讚歎。
九、告訴家屬藏匿財寶的地方,並且叫他們取出財寶。
十、對於佛法僧起清凈的信心,歸敬三寶,口裡會念:「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如果出生在沒有佛的時代,他就會歸依證得五神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的仙人。
即將生天的人,臨終會有十種現象:
一、起憐愍心。
二、起善心。
三、起歡喜心。
四、正念現前。
五、無諸臭穢。
六、鼻樑不歪斜。
七、心無嗔恚和怨怒。
八、對於家中的財寶、妻子眷屬,心不產生愛戀。
九、眼色清凈。
十、仰面、含笑、想念天宮當來迎接我。(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第十卷阿※世王受記品)
往生凈土,十種瑞相:
往生凈土的人,臨終常會看見清凈的境界。最殊勝的是親睹極樂凈土的各種依正莊嚴。其次的是看見
佛菩薩,再其次的是只看蓮華,然而這些現象往往旁邊的不一定看得見。
往生凈土者的周遭新友所看見或感受到的瑞相,通常有十種:
一、心不顛倒(沒有恐懼)。
二、預知時至。
三、凈念不失(即心中一直欣向凈土,厭離娑婆)。
四、洗漱更衣,臨終時會先盥洗、漱口、更換衣掌)。
五、自能念佛(自己能出聲誦念佛號或者心想默念)。
六、端坐合掌。
七、異香滿室。
八、光明照身。
九、天樂鳴空。
十、說偈勵眾。
如果具足上面十條瑞相,往生的品位固然很高,但只要有其中一種或三、五種瑞相,也可以往生。
至於神識離開身體,並不是全身同時突然變冷,有的上身先冷,有的下身先冷。有一首詩偈說:
善業下先冷(行善的人臨命終時心神專註在上面,所以下身先冷,上身後冷)。
惡業上先冷(造惡的人臨命終時心神貫注在下面,所以上身先冷,下身後冷)。
心留暖最久(一般人心窩的溫暖保持得最久),
余暖次第舍(身體其他部位的溫度先逐漸消失),
出世頂后冷(解脫生死的聖人和往生凈土的人頭頂最後才冷)。
天面人臍上(升天的人臉部和眼睛的溫度最後冷,投生人道的人胸部或肚臍上面最後冷)。
餓鬼小腹邊(往生餓鬼道的人腹部最後冷)。
傍生膝獄腳(往生畜生道的膝蓋最後冷,墮落地獄的人腳底最後冷)。
願我離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願升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以此功德迴向盡虛空 法界十方一切眾生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舍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今既得聞如來普度眾生之凈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迴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並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凈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語此因緣,悉舉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凈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凈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能如是行,於父母,則為真孝;於兄弟、姐妹,則為真悌;於兒女,則為真慈;於朋友、於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凈因,啟同人之信響,久而久之,何難相習成風乎哉。今為一一條陳,應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
喜歡這篇文章嗎?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