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讓身旁的人「失望」是一種智慧!
-
- 05-28

生而為人,
這個世界上,
沒有人是完美的。
我們不可能滿足別人的所有需求,
也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開心,
為了讓別人開心而一味地委屈自己是一種內耗行為,
適當的讓身邊的人失望,其實也是一種智慧。
群體心理學:內耗效應
群體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內耗效應,
指的是資源不協調導致了負效應,
我們可以將這個概念泛化,
再結合原生家庭階段的情感體驗,
不尊重自己,也會導致內耗。
具體而言,
有的人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
認為只有讓父母滿意了,父母才會更加愛自己,
這種有條件的愛讓很多人無形中成為了完美主義者。
他們事事都要盡善盡美,
害怕得不到別人的肯定。
可是,
每個人生來就是完整而有價值的,
自我價值永遠應該擺在第一位,
害怕別人對自己感到失望會導致我們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本心去做一些事。
學會尊重自己
從精神分析學派的角度看,
我們幼時和父母的互動方式,
會影響到我們日後的性格、人格塑造。
比如,父母的嚴苛要求會導致我們害怕面對失敗、害怕面對別人的失望。
這些都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
真正尊重自己,
首先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因為你想做,
而不是因為他人讓你這樣做。
那些害怕讓別人失望的人一般脾氣都特別好,
但是他們自己可能並不快樂。
其實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憤怒這種情緒,
首先,憤怒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
當一個人對你的傷害、忽略、不認同、侵犯、暴力超出了你的承受力的時候,
你就應該調動你的憤怒,來保護自己的精神和身體。
很多人害怕發脾氣會讓他人失望,
可是如果你真的去嘗試一次後,
你會發現,
天不會塌,你也不會倒下,
後果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
不做隱秘的自戀者
不讓他人失望看起來是為他人著想的一種心態,
其實這可能是隱秘自戀者的表現。
哈佛醫學院的心理學教授Craig Malkin認為:
隱秘自戀者不會真正地考慮他人。
他們對他人的在乎,
大部分都是為了打造自己的人設,
或者這件事會牽扯到自身利益,
因為自戀者心底是冷漠而自私的。
他們往往看起來都是謙遜低調的,
但是極其敏感。
他們的防備心很強,時常會覺得別人在攻擊自己,
所以,他們會不斷地樹立自己很強大的形象來保護自己。
並且,
在他們冷靜的外表下往往藏著一顆渴望被他人關注的心,
所以他們才會那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因為他們潛意識裡一直在逃避回到童年那種熟悉的人際模式中— —
害怕自己哪一點沒有做好,就會被否定的生活。
正確的走出來的方式應該是擁有健康的自尊。
自尊和自戀的區別很大,
自尊是指在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後,
仍然喜歡自己,而不是依賴外界的評價。
允許自己成為人,
而不是完美的神,
每個人都有讓他人失望的時刻,
每個人都可以犯錯,
這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