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孩子發脾氣,其實他心裡也難受,這4點幫助家長引導他!
-
- 08-31
哈摟哈摟各位讀者~~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兩、三歲孩子發脾氣,其實他心裡也難受,這4點幫助家長引導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呢!一起來看看是怎麼樣的事吧!
“任性的兩歲”,被稱為“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這是大多數寶寶成長髮育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
雖然說叫“任性的兩歲”,其實這個階段開始的時間並不侷限於兩歲。具體說起來,可能會在一歲半到三歲多這個區間出現。
爸爸媽媽會覺得這時候的孩子很難帶,動不動發脾氣。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各種表現:粘人、愛說不、倔強、自私、不分享、執著、耍橫、說謊……(不一定全都有,但有那麼幾個,爸爸媽媽就很頭疼了)
比較關注教育的家長,都已經很清楚,這是孩子必經的一個階段,有這樣的表現很正常。但不可否認,要和這個階段的孩子朝夕相處,對爸爸媽媽來說,仍然是個很大的挑戰。
先調整一下爸爸媽媽的心情吧,心裡有這5點準備,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我們起碼不會太著急。
1. 孩子的反抗不是難搞;
2. 孩子說謊不是不誠實;
3. 一直問“為什麼”,其實不煩人;
4. 孩子太黏人,不是不夠獨立;
5. 容易發怒,不是經受不了挫折。
除此之外,還有5點,如果能讓小寶寶明白,爸爸媽媽肯定會輕鬆很多。
1、別人也有權利;
2、沒有人是完美的;
3、除了哭,還有其他的表達方式;
4、感覺是會改變的;
5、爸爸媽媽知道什麼是對我好的。
當然了,這確實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到的事情。爸爸媽媽都有經驗,你跟這個時期的孩子苦口婆心講道理,通常沒什麼用。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爸爸媽媽的互動交流中,慢慢體驗,才能明白。
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成年人,改善我們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小朋友的過程。
我們可以儘量做到這幾點:
第一、溝通,做到反思式的傾聽。
傾聽是溝通的基礎,所謂反思式的傾聽,就是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把孩子此時此刻,心裡的想法、情緒說出來。 不要訓誡、不要講道理、不要爭辯,這些通常都沒有用。
比如,可以這樣說:
“看上去你真的生氣了,你還想玩玩具,但又不得不把它收起來,這真是太掃興了,你心裡肯定難過死了,但是你只是哭了,你沒有尖叫、沒說不禮貌的話,你很尊重我,等你舒服一點了,我們可以一起收。”
別擔心這樣會誤導孩子不聽你的命令。相反這是在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同時,你也在堅持你的規則。
你可以理解孩子的情緒,但是,仍然堅持讓孩子心情好些之後收拾玩具。這便是溫柔而堅定。
即便孩子還是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因為媽媽已經幫助了孩子疏解情緒,孩子會漸漸平靜一些,不至於哭鬧失控。
第二、正面引導,選擇代替指令。
與其告訴孩子:“這樣不對、那樣不好”。不如直接告訴孩子:“你可以這樣做,你那樣做就更好了!” 用選擇去代替指令,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比如,有時候大人說,“把那個凳子搬過來,你搬不搬,你搬不搬?”叛逆期的小朋友一任性,可能就說,“不!”
但是如果給孩子一點選擇,用更尊重的語言,就會好很多,比如:“寶寶,你想搬那個藍色的凳子,還是那個紅色凳子?”
小朋友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他也感覺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第三、成為會玩的爸爸媽媽,親子感情會更好。
孩子之所以跟爸爸媽媽發脾氣,內心的OS通常是:你們不理解我! 怎麼能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理解我呢?
會跟孩子玩,讓孩子覺得你好玩,更容易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
比如:很多爸爸媽媽都告訴我,家裡的玩具有幾筐呢,小朋友都不愛玩,沒有什麼興趣了。
那現在就可以把家裡的舊玩具翻出來了。
一個普通的小球,它不僅僅是個球,它還可以當蘋果,被孩子“賣“給你,它可以當面包,被你“烤”出來給孩子吃,它甚至可以當天空中劃過的一顆彗星,在你們面前“飛”過……總之,給舊玩具加點想象力。
2歲正好是孩子想象力萌發的時候,我們陪他們玩的時候,一旦給舊玩具加上想象力,立刻有了新的活力,孩子立刻覺得很有趣。
第四點:適當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所謂叛逆和任性,都是因為孩子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所以,在孩子越叛逆的階段,尊重就顯得更加重要。
在不傷害環境、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小朋友的行為,都可以適當的被尊重。
比如,如果小朋友在塗鴉,讓他決定自己想畫什麼,想怎麼畫;
比如,孩子今天想穿什麼衣服出門,只要不過分,都可以聽他的,哪怕他太陽天想穿雨鞋,也沒關係。如果擔心孩子出門後才發現穿這個不舒服,那麼媽媽悄悄帶好替換的衣物就好了。不需要在出門前,為了穿什麼跟孩子糾結半天,最後出門時大家都一肚子氣。
畢竟我們養育子女的目標,不是為了讓孩子重複我們的生活,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成功的進入他們自己的生活。
有任何育兒問題,可以在評論裡留言,我真的真的會回覆哦。快關注我吧!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