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公益關懷

心理學家:揭祕孩子的世界,顛覆你的育兒觀,家長千萬別錯過!

  • 09-29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心理學家:揭祕孩子的世界,顛覆你的育兒觀,家長千萬別錯過!」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source: toutiao)

 

孩子的世界得從生命的源頭說起。

做個選擇題先:

嬰兒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到這個世界的?

A 高興

B 懵懂

C 難過

D 恐懼

答案是D,沒錯,恐懼。

為什麼?

想象一個嬰兒在子宮裡的畫面:

嬰兒睡在溫暖的羊水裡,被子宮包裹著,安靜,溫暖,

在這個世界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都不需要,一切都由子宮臍帶全自動供給。

這是一個多麼完美的世界!

我跟世界是一體的,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可是一出生就完全不一樣了,刺眼的光線,嘈雜的聲音,寒冷的空氣……這個陌生的世界很可怕。

所以他們發出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哭,那哭聲就是害怕,恐懼。

 

 

世界已經不一樣了,可是嬰兒的大腦還沒有這樣的認知,所以他們的心理還停留在胎兒時期,認為自己跟世界是一體的。

我一哭全世界都得來為我服務,我閉上眼睛一切都消失,我睜開眼睛一切又出現。

這個時期嬰兒還遠沒有主體客體的概念,一切都是我,我就是全世界。

這是一種完完全全、100%的自戀

可是媽媽不可能像子宮和臍帶一樣能全自動滿足嬰兒,那是神一般的存在,當嬰兒哭媽媽沒有及時滿足,他就會陷入恐懼中:

“怎麼回事?怎麼我會餓?餓這麼久?這怎麼跟以前不一樣了?我活不下去了!”

所以嬰兒的心是實實在在的玻璃心,分分鐘碎一地。

因為自戀,因為恐懼,因為玻璃心,所以安全感尤為重要。

心理學家發現,0-3個月的時候,嬰兒的安全感來源於媽媽及時的迴應和無條件的滿足。

3個月以後,嬰兒可以識別人的面部表情,安全感有一部分來源於媽媽對待自己的態度和表情,

嬰兒從媽媽的臉看到自己,媽媽對我笑,我就是好的,媽媽對我凶,我就是不好的。

這個時期有一個穩定的照料者對嬰兒來說非常重要。

6個月以後,嬰兒自己開始分化,她開始懷疑媽媽跟自己不是一個人。

但大多數時候他仍然認為媽媽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的一個器官,供自己使用。

直到一歲左右,嬰兒才明確地知道,媽媽是另外一個人。

直到三歲,孩子才有恆定的客體意識,即外在世界是外在的,不是我,也是在三歲左右,孩子在語言上才分得清“你”、“我”、“他”。

 

 

所以三歲以前,孩子都是比較玻璃心的,自戀需要得到滿足,尤其在生命的頭一年,父母怎樣愛一個嬰兒都不為過,這是安全感的需要。

(source: toutiao)

 

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孩子,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發地開始探索世界,從最初的吃手開始,到抓東西放嘴裡吃,推東西,扔東西,撕東西……

他們通過口和手發現自己的動作和物體之間的關係,以及自己對一些物體的掌控力。

大一點的寶寶喜歡玩“藏東西”遊戲,把東西藏在另一個東西下面,然後一開啟,他會欣喜不已,

他發現一個東西不見了並不是消失了,這是個里程碑式的認識。

一歲左右的寶寶喜歡玩捂臉的“躲貓貓”,兩三歲愛玩“捉迷藏”,1-3歲喜歡翻翻書,都是因為有了這個發現而樂此不疲。

這些都是在認識客體

孩子的玻璃心很脆弱,在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常常一些小事不如意就大哭。

比如:

秩序敏感期,家裡的傢俱要保持原樣,有什麼挪動了,大哭;

審美敏感期,追求完美,餅乾應該是圓的,媽媽咬了一口,大哭;

物權敏感期,媽媽把我的玩具給別人玩,叫我分享,我不知道什麼是分享,我的玩具是我的一部分,給別人就是割肉,大哭。

……

這些都是源於最初的自戀,如果理解孩子的心理,不去強行破壞,給予正確引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就會意識到“我腦子裡面的東西只是在我腦子裡面而已”。

 

 

把腦子裡主觀想法轉變為客體的存在,就是一個放棄自戀的過程。

4、5歲的孩子會出現“撒謊”行為,其實不是品行壞,而是他們發現自己心裡想的別人不知道(之前一直自戀的認為別人都懂我心),

所以用說些假話來試探。這是一個很高階的認識,是隱私意識的開始。

(source: toutiao)

 

自戀讓孩子自我感覺很好,這是最原始的自信,

成長是打破自戀的過程,這是一個失控的過程,安全感是接受失控的前提。

一切都需要慢慢來,只能一點一點的失控,如果一下完全失控,那是崩塌瓦解

很多傳統帶娃方式違背成長規律,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最常用的手段是“哭聲免疫法”。

比如不要總是抱寶寶,會慣壞他的,比如過早的定時餵奶,斷奶時跟媽媽分開,還有用這個方法訓練寶寶獨立睡覺……

這些都會給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創傷。

“哭聲免疫法”確實很管用,寶寶在哭一段時間後確實不哭了,會變得很乖,很多父母說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懂事,很好帶,

但是以嬰幼兒的認知他們是不可能理解大人的做法的,之所以乖,是為了生存

----沒辦法!否則活不下去啊!

不哭了不是懂事了,而是絕望了。

也許你覺得孩子小不記事的,他們什麼都不懂,怎麼會有心理創傷?

創傷是這樣形成的:

上面說了,嬰兒認為我=世界,當我害怕恐懼時,我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好的,

又,世界=我,所以:我是不好的。

這會造成孩子自我價值感低,所以我們會看到安全感不好的孩子,也不自信。

幼年時期,具體的事情是不記得,但是感受會留在身體裡,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這個原理就像吃飯,我不記得我小時候吃了哪些飯,但是飯已經進入我的身體,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

每一種感受和體驗就是餵給大腦的飯,塑造著大腦。

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態度,所傳遞的情緒都會被孩子的大腦所接收,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塑造一顆大腦的過程,遵循成長規律,給予充足的愛,得到滋養的玻璃心才能成長為強大的心。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心理學家:揭祕孩子的世界,顛覆你的育兒觀,家長千萬別錯過!」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