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政治新聞

厲害了中國!殲31戰鬥機全都用3D列印來製造 想造多少有多少

  • alphaP

  • 01-24


14850632342269.jpeg


圖片為中國自行研製的全鈦合金戰鬥機龍骨結構件,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尺寸的由增材製造生產的大型戰鬥機結構件,最近《瀋陽日報》發表文章稱由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所提供的增材製造,鈦合金承力構件在新一代「鶻鷹」最新版隱身戰機的首飛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所謂的增材製造到底怎麼一回事呢?軍事專家告訴記者,這所謂的增材製造實際上就是最近非常流行的3D激光列印技術,增材就是通過增加材料來疊加製造結構件的技術,這「增材」兩字很形象的反映了製造這種零件的工作狀態,我們知道普通零件在生產時,是做減法,從一個毛胚料經過機械切削成為一個零部件,但使用激光加工,是做加法,將原材料先做成粉末,通過激光再重新融合在一起形成零部件,這是他們最大的不同。


軍事專家張強介紹到,增材製造技術之所以能在航空航天領域獲得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這種技術可以不僅在無需模具和鍛造的情況下,幫助航空航天企業製造極其複雜的零件,一體成形大型承力結構件,減少零部件重量,縮短生產周期,而且能夠減少設備所需要的零件數量,從而節省成本,提高可靠性。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包括像F-22戰鬥機、F-35戰鬥機和B-21新一代隱身轟炸機在內的隱身作戰飛機正向大型化、高參數、極端惡劣條件下高可靠、長壽命服役的方向發展,過去飛機的內部承力結構,常常使用鋁合金或者合金鋼材料已經遠遠不能夠適用,新型戰機致使其鈦合金、高強鋼、耐熱合金等關鍵金屬構件尺寸越來越大、結構日益複雜、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對製造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普通的辦法肯定沒辦法解決。


14850632342108.jpeg


上圖是我國德陽二重自行研製的世界最大型8萬噸級鍛造液壓機,這種機械主要用於鍛造超大尺寸的巨型結構件,特別是鈦合金結構件,軍事專家告訴記者,由於碳複合材料和鈦合金都具有密度小、比強度高等優異性能,特別是鈦合金與碳複合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鈦是目前比較理想的航空結構材料,據了解,現代戰鬥機的鈦合金材料使用量正在逐漸大幅增加,我國自行研製的三代戰鬥機——殲-11B戰鬥機僅使用了約7%的鈦合金部件,而殲-20戰鬥機的使用量可能高達20至22%之間,但鈦合金的塑性成形可不容易,沒有上面的8萬噸級鍛造液壓機,普通機械是加工不了戰鬥機和其他飛行器用的鈦合金構建的。


軍事專家張強解釋到,塑性成形等傳統製造技術生產上述大型、整體、高性能金屬構件,不僅需要萬噸級以上的重型鍛造裝備及大型鍛造模具,技術難度大,而且材料切削量大、材料利用率低、周期長、成本高。就算是美國和俄羅斯也接受不了這樣的成本,事實上,鈦合金等高性能難加工金屬大型關鍵構件製造技術,我國在沒有突破大壓機技術之前,沒有辦法加工大尺寸的鈦合金部件給戰鬥機,這導致中國的戰鬥機一開始就比美俄的先進戰鬥機更笨重。


14850632612910.jpeg


由於缺乏相關的製造技術和工藝能力,我國上世紀70年代投產的殲七飛機的鈦零件質量隻有可憐的9公斤,而早期的殲10戰機隻用到總材料量的3%,而對比美國最新型的F/A-22A戰鬥機鈦合金使用量高達41%,F-35戰鬥機高達27%,中國沒有辦法生產大尺寸鈦合金零件的現實嚴重阻礙了中國戰鬥機技術的發展,不過,中國自2008年以來開始逐步攻克了激光增材技術,在2010年後開始為殲-20戰鬥機、殲-15艦載戰鬥機生產大型鈦合金結構件,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在性能上,根據公開的材料表明,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優於美國的激光成形鈦合金構件,而且由於美國在研製F/A-18E戰鬥機的大型激光成形鈦合金構件最終失敗,我國也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且付諸實用的國家。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