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政治新聞

厲害啦!馮世寬稱要研製隱身戰機 一二十年後見成果

  • alphaP

  • 01-27

厲害啦!馮世寬稱要研製隱身戰機 一二十年後見成果


【觀察者網綜合】台多家媒體報道,23日晚,台所謂「國防部長」馮世寬在與媒體餐敘時表示,台空軍最近掛牌成立「航空科技研發中心」,開始研製新一代戰鬥機。不過關於新戰機究竟什麼樣子,馮世寬三緘其口,隻是表示該機「必須要有雷達匿蹤能力」,並稱這「這對空軍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非常有意義」。

14852827849318.jpg

台灣網友製作的台灣自行研製隱身戰鬥機的想象圖,雖然非常不合理,不過美好的願望嘛,不要計較太多了

據報道,台灣「空軍」2016年12月29日成立「航空科技發展中心」,台「空軍司令」沈一鳴表示,該中心未來將負責「國機國造」督管,「下一代戰機」概念設計與研發。據稱,該中心結合了之前的「航空工業發展中心」和前「武器獲得管理室」的功能,重建「航發中心」,其未來使命是「前瞻空軍未來作戰需求,執行國防科技發展規劃,結合政府與民間產、學的資源,通過產、學合作,推動武器系統的自研自製,以帶動國內航太產業的升級」。

台灣從上世紀80年代建立「航發中心」,後來改為漢翔公司,研製了F-CK-1戰鬥機(IDF),迄今為止,沒有再研發更新的戰鬥機,而是一直寄希望於從美國購買新型戰鬥機,先是F-16,後又一度希望購買F-16C,近期則將F-16升級為F-16V。此外漢翔公司也承擔了IDF戰鬥機升級的任務,先後通過「翔展」、「翔升」等升級計劃提高IDF戰鬥機的電子系統技術水平。

14852827856109.jpg

台「國防部長」馮世寬23日在餐會上表示,台灣要自行研製隱身戰機——台灣媒體集體當了把「酒桌黨」

不過,由於IDF使用的美製加來特發動機性能沒有很大的提升,後期改進也不過是增加一些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其實際作戰能力並沒有大幅度提高。

如今台灣想要研製新一代戰鬥機,其詳細情況仍不清楚。不過,據台媒稱,此前台軍曾表示,新一代戰鬥機的發動機可能將繼續使用IDF的TFE-1042-70發動機為基礎,進行放大而來。

從歷史上來看,美國加來特公司在與台灣合作研製IDF期間到確實是給台灣畫過若干「大餅」,甚至有計劃將這種發動機推力從9250磅(約4.2噸)提高到12500磅(約5.7噸)的方案,與當時通用電氣公司在F404發動機基礎上開發的小型化版本J101競爭。不過,隨著後來美國方面批準出售給台灣F-16,這個競爭方案隨之終止。

14852827851962.jpg

IDF戰鬥機「翔展計劃」改裝原型機,加裝了一些新世紀水平的電子設備

IDF戰鬥機正常起飛重量約9噸,兩台TFE-1042-70發動機加力推力8.4噸,推重比超過0.93,在機內半油+兩發格鬥導彈的典型狀態下,推重比可達1.09。加上在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合作下,採用了很多當時F-16的設計元素,具備較好的氣動外形,可以說是一種具有較好的格鬥戰機,在穩定盤旋率、敏捷性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

隻不過,IDF對於90年代初的台灣來說,最大的價值卻不是格鬥性能,而是可以攜帶兩發「天劍2」發射後不管雷達製導中距空空導彈。當時而言,解放軍的主力中距格鬥彈是蘇-27攜帶的R-27和稍後殲-8II攜帶的霹靂-11導彈,這些都是半主動製導空空導彈,在空戰中比較吃虧。可以說,在中距空戰方面,IDF一度在解放軍空軍面前有一定優勢。儘管這個優勢也沒保持多久,很快,隨著解放軍霹靂-12、R-77等主動空空彈在世紀之交前後大量入役,以及美軍向台灣出售AIM-120導彈,IDF的唯一最大優勢也很快黯然失色。

14852827856625.jpg

其實IDF是在美國方面否決F-20開發計劃後,給台灣的一個性能與之相近的戰鬥機方案。開發F-20的諾斯羅普公司後來和大陸成飛公司聯合開發過超-7戰鬥機,某種意義上來說,大陸如今的出口型FC-1戰鬥機和台灣的IDF可算是有些淵源。當然,現在「梟龍」升級後具備IDF想都不敢想,探測距離可達170公里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且已經成了世界熱門的出口型戰機。這對「親戚」的命運是在沒法比了

時至今日,IDF雖然進行了航電系統升級,但在解放軍空軍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面前,隨著殲-10、殲-11B、殲-16、殲-15,乃至蘇-35SK、殲-20戰鬥機的陸續服役,IDF的空戰性能已經過時。到了最近「國軍」改進IDF的「翔升計劃」,更是給它加裝了保型油箱,並使之能夠攜帶「萬劍」撒布器,其實是從主力空優戰機降擋成了為F-16「跟班」的對地攻擊機。

台軍研製新一代戰鬥機的傳聞從2000年前後就一直不絕於耳,不過大部分網路流傳的說法都荒誕不經。此次馮世寬的表態也仍然是含混不清——不過,一位連台軍未來最大噩夢,殲-20戰鬥機的外形都認不出來的「國防部長」,也確實不能指望他能說出什麼技術細節了。

14852827859948.jpg

台灣「中科院」的隱身無人機模型,雖然作為一個飛翼布局還裝了垂直尾翼略嫌LOW……

台灣藍營的「立委」在馮世寬表態後隨即批評說台灣連高級教練機都造不出,還談什麼下一代戰鬥機。這種批評雖說聽上去有道理,但其實也不準確。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台灣航空工業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如果定位準確,堅定不移,且在經費方面沒有困難,研製一種類似美國F-117的隱身攻擊機也說不定能夠成功的。

美國F-117A「夜鷹」使用的是兩台通用電氣F404發動機無加力版,單發最大推力4.7噸,如果台灣能夠把當年加來特公司承諾能夠開發的「打雞血」版TFE-1088發動機給研製出來,還是有可能達到這個水平的。另一方面,反正台灣現在要研製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水平的兼顧空戰、對地性能的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也不可能,那不如乾脆取消雷達,簡化航電,豈不是能大幅度提高飛機的載彈量,簡直何樂而不為?反正馮世寬「防長」不是說F-16V和殲-20可以一戰嗎?自研戰機就乾脆做成對地攻擊為主,帶兩發2000磅炸彈,航程還能夠得著上海,還能隱形,豈不美哉?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