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已到:中日韓三國聯手向美國亮劍
-
alphaP
- 05-10

導讀:中日韓三國近日突然聯手合作對抗美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才促使三國突然開始合作?
東北亞3個經濟強國之間爭鬥和互掐的時間太長,以至於都讓人忘記了上次合作是在什麼時候。簡而言之,日韓之間有「慰安婦協議」、獨島爭端等矛盾,中日之間有歷史問題、釣島問題以及爭議海域的問題,中韓之間則因「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而呈現政冷經冷的局面。當然,這些無法解開的死結都有明顯的美國手法,在東北亞諸國之間楔下釘子,山姆大叔才能達到「以亞洲人製衡亞洲人」的目的。
不過,「海外探客」發現最近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就在5月5日,中日韓三國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居然開始聯手,一致劍指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明確表示「抵製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3個國家的聯合公報比G20的聲明更加強硬,直接炮轟了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
中日韓三國的財長和央行行長開始聯手劍指美國
目前的情勢就是美國居於裁判這個有利位置,在東北亞玩起了「狐狸給狗熊兄弟分麵包」的遊戲,左一口右一口,自己沒付出啥,可區域內幾個主要成員卻處於風聲鶴唳當中,為不穩定的局勢付出了代價。最後的結果是那個「神經病」的導彈打不到美國,而東北亞3個經濟強國卻要擔驚受怕。
美日韓聯盟岌岌可危
美國插手還有一個目的:賺取保護費。可日韓交了保護費,也沒見問題有什麼解決的辦法。總而言之,讓美國攪和的結果就是事態一天比一天緊張,而保鏢卻收了錢不辦事。日韓似乎也想明白了,既然美國出面隻能激化矛盾,還不如先省省錢發展發展經濟。
1、日本被特朗普「殺熟」,心生不滿
安倍對特朗普是忠心耿耿的,就像戰後歷屆日本首相貼心伺候主子一樣。不過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特朗普剛入主白宮,就不顧日方的一再喊話而廢除了TPP。更令人寒心的是,即使安倍帶來1500億美元的「貢品」,特朗普連句稱讚的話都沒有,或許他認為對日本安全作出保證就算可以了,可安倍的玻璃心卻碎了一地。
讓日方感到絕望和難以接受的是,特朗普政府對中日區別對待,厚此薄彼。美方放著中美之間3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不提,卻對日本窮追猛打。美方3月份貿易數據顯示,對日貿易逆差環比猛增33%,用美方官員的話來說就是「無法忍受如此快速擴大的逆差」。
探客認為,這是美國迫使日本簽署新「廣場協議」的前奏。以「修正美日貿易失衡」的名義,特朗普的真正目標是迫使日本與美國簽署雙邊自貿協定(FTA),而日方卻對美方農產品和汽車存在畏懼心理,安倍政權無法承受本國農業和汽車業遭到打擊的代價。
安倍: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安倍在與特朗普會談時一直強調「日本車企在美國已經進行了巨額投資,還雇傭了很多美國工人」,無奈特朗普要的是增量,而非用存量表功。美方的貪婪、貿易保護主義和「用美國貨、雇美國人」的霸道主張令日本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
特朗普:我就是那麼的霸道
更何況,日本產業界如今的呼聲是「美國需求不穩定,日後恐將愈加依賴中國」。從機器人產業、機床工業到工程機械與車輛,主要就是依靠中國製造業的復興而產生了旺盛的需求。
而日本的旅遊業更是靠慷慨的中國遊客而財源滾滾。2016年訪日外國遊客2400萬人次,創下紀錄新高,其中中國遊客637萬人次,增長28%。日方也坦言「2020年吸引外國遊客4000萬人次」的目標要倚重中國。面對現實,安倍政權採取了兩手抓的策略。
一方面,不放棄TPP,不放棄對美方的遊說,還絕望地推進沒有美國的新TPP。隻要有TPP在,日方手裡就還有一個能夠討價還價的籌碼。另一方面,日本改變了對「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的冷淡態度,從之前的冷嘲熱諷變為積極讚賞。探客分析,如今稍有智慧的經濟強國都明白必須把雞蛋分散在不同的籃子里,不過放在中國這裡的不是雞蛋,而是鴕鳥蛋。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忽視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畢竟亞洲最大國家的中產階級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因此,安倍這次選擇服軟,與中國攜手對抗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既是形勢所迫,也是現實使然。
黃教安
2、韓方尋求經濟突圍,難上加難
韓國GDP接近日本的40%,日本都扛不住特朗普的欺壓,韓國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探客在原創文章《日韓為替美國「擋槍」不惜撕裂東亞,反遭特朗普的製裁》里指出:韓國「親美保守派」引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而安倍政府則準備部署陸基版「宙斯盾」系統,都是為美國做嫁衣,為美國提供導彈預警時間,並在不惜讓本國當肉盾為美國在中段和末端擋住威脅。
有苦也說不出口
不過特朗普卻並未讓日韓暖心,反而在貿易上不斷施壓。日韓作出這麼大的犧牲,換來的卻是美國商務部5月6日認定日韓等對美進行鋼鐵傾銷,將啟動製裁措施。探客看了一下,日韓出口美國的鋼鐵根本不值幾個錢,對美國不會產生什麼衝擊,可特朗普拿日韓開刀,很顯然有「殺熟」的意味。美方吃準了日韓不敢吱聲,畢竟這兩個跟班的生命安全都繫於美國大兵身上,料他們既不敢言又不敢怒,隻能自備狗鏈和狗糧供美方驅使。
與特朗普逼迫日本簽署不平等自貿協定不同,對韓國,美方的目的是撕毀美韓自貿協定,因為這個協定對美國不公平。為了給韓國一點顏色,特朗普在明知協議規定的情況下,依舊裝著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催逼韓方為「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交納10億美元的部署費。
這種無賴做派連皮糙肉厚的韓國「親美保守派」都感覺受到了莫大侮辱,也激起了韓國民眾新一輪反對部署的熱潮。在這種情況下,韓國與中日聯合起來向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開炮也是在情理之中,畢竟,韓國也擔心美國接下來就拿2016年對韓貿易的277億美元逆差說事兒。
駐韓美軍掌握了韓國軍隊的指揮權
韓國作為外貿主導型國家,本身隻有5000萬人口,國內市場狹小,對海外市場依賴極大。而聯合中日也是一個與2個鄰國修復關係的契機,尤其是對華關係方便,現在基本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而「親華派」文在大選中獲勝的可能是最高的,提前做出姿態也有利於下屆政府打開局面。不過,在「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木已成舟的情況下,誰當總統都沒有多大的迴旋餘地,隻是走一步看一步罷了。
韓國民眾遊行示威
3、聯合日韓能爭取時間,但要小心黑槍
日韓急了也跳牆,這是件好事。不過必須看到,中日韓三國聯合起來的經濟實力依然與美國有一定的差距。影片《亂》里有一個情節:一文字秀虎將3支箭遞給3個兒子,意在抱成團就不會被擊敗。大兒子和二兒子都假裝摺不斷這3支箭,小兒子卻故意使了半天勁,終於折斷了這3支箭,令一文字秀虎勃然大怒。
探客認為,中日韓如今一致對美亮劍,其實也有這個意思。僅僅3個國家的聲明無法撼動「美國優先」,其作用僅僅在於牽製美方,讓美方耗費一些精力來擺平,這個過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戰略機遇期」。亞洲最大國家需要爭取時間,因此與日韓聯合併非不可思議。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既鬥爭又合作。即使在聯盟內部也是各打各的算盤,否則美國就不會對英國和德國領導人進行監聽。東北亞3個經濟強國之間的隔閡與猜忌已然如深淵,而合作就是建在這個深淵之上的橋樑,當聯合起來對各方的利益大於各自為戰時,橋樑就是通暢的,否則就會中斷。丘吉爾曾說過:即使與魔鬼合作,也要首先打敗XXX。因此,聯合次要敵人去對付主要敵人,並不意味著與次要敵人之間就能和解。
日韓聯手背叛特朗普
可以說,日韓如今之所以敢「背叛」特朗普,敢起來「造反」,主要也是忍無可忍。隻要特朗普對它們稍有和緩,這2個國家的轉向也會輕而易舉和毫不留情。眾所周知,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東亞3個經濟強國來說都是利大於弊,然而從2002年提出以來已經過去了15年,依舊沒有突破性進展,為何?
一場好戲即將上演
因為美國不喜歡,美國不想看到一個超過歐盟區域經濟組織對自己產生威脅。更嚴重的問題其實出現在東亞內部,日本的右翼化和韓國甘願捆綁在美日戰車上,都成為不可逾越的阻礙。在這種情況下,與日韓合作要時刻警惕,注意不要再背後挨了黑槍。尤其是韓國企圖借「自由貿易」的名號解除來自最大貿易夥伴的民意抵製,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妄想。
探客認為,有好處自然要佔,能夠讓美國分心也是很好的策略,這讓中日韓手裡都有了可以討價還價的底牌,而接下來,就是要在日韓之前將這張牌的威力完全展現出來,因為日韓是不值得信任的,隻有本國利益才是最高原則。
中國與美國近日就朝鮮核問題商討合作,不過當中似乎亦存在大量博弈因素。日本傳媒近日引述消息人士指,中方早前曾要求美方撤換對華立場強硬的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以換取加強對朝鮮製裁。
日媒引述一位熟知中美關係的消息人士,指上月中國元首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的那一段時期,中國透過外交官向美方傳達,要求撤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惟美方似乎拒絕。
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
哈里斯一向對中國立場強硬,在南海議題上一直希望對中國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他曾於去年中旬公然向中國發出開戰警號,並遣驅逐艦闖入中國控製的南沙群島附近,宣示自由航行權利。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4月請求在南海黃岩島12海里範圍內自由航行,卻遭五角大廈官員拒絕,但是《解放軍報》4日指出,解放軍去南海巡航似乎已成常態,旗下南部戰區空軍支隊4月中旬派遣軍機前往南海,進行島礁的巡航任務。
美國海軍演習畫面
除了訓練之外,空軍近年也積極推進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自主研發的運-20已經在空軍列裝,殲-20戰機也在第11屆的中國航展上首次飛行亮相,在航空武器裝備領域實現跨代發展,為空中進攻能力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解放軍第一艘自製航母4月底下水,加上近日旗下殲-31戰機也在積極試飛,代表中國正積極發展軍力,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正不斷增強,就看各國要如何回應。
分析指出,雖然特朗普上台前多次批評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的南海行動軟弱,但是他上任以來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不過這也表明在朝鮮半島緊張情況下,特朗普政府越來越傾向中國的幫助。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