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公益關懷

生活常識大更新,科技不使你活在過去!

  • 09-18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今天要來說說關於「生活常識大更新,科技不讓你活在過去!」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們說湯喝得越多奶水就越足,很多人認為只要在哺乳期不需要避孕,只要蓋著棉被開空調就沒事,夏天給寶寶剃光頭寶寶會更涼快,吃藥多喝水等等……真的是這樣嗎?

為此,小編盤點了一下2017年上半年網上熱議的生活醫學誤區,讓你從最科學的醫學角度重新認識健康。

誤區一:坐月子就要“捂著坐”

【支招】:密閉的空間,混濁的空氣,再加上婦女產後身體虛弱,對細菌病毒的抵抗力弱,如果遇上高溫天氣,這一“捂”,不出問題才怪!炎熱的夏天,室內可以合理使用空調和電扇。需要注意的是:空調的出風口以及電扇不要直接對著產婦和嬰兒。要將室內的溫度調整到舒適而不覺得冷的程度。此外,衣物穿著不要太多,注意補充水分,避免中暑。

誤區二:空調被就是為了防止空調病而設計的?

在夏天的時候,家裡開空調,睡覺的時候不蓋被子怕著涼、蓋被子又會熱,所以就誕生了空調被!蓋上了空調,就不怕得空調病了。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錯了。

【支招】呼吸道最“脆弱”,因此要注意溫度過渡。大腦神經會失衡,因此要加強空氣流通。關節、腸胃易受涼,因此要洗溫水澡、多鍛鍊。空調溫度不宜太低。一般控制在25℃左右為宜,室內比室外低3℃—5℃為佳。即便天氣很熱,也不要整天開著空調,更不能讓它直對著吹。

誤區三:夏天給寶寶剃光頭,認為這樣更涼快

天氣越來越熱,有些家長開始給寶寶剃光頭,認為這樣更涼快。事實卻恰恰相反,剃光頭不僅不會更涼快,反而容易對寶寶造成傷害。

【支招】頭髮有散熱、調溫的功能,剃了光頭,就減弱了這種功效;裸露的頭部面板容易被紫外線灼傷;剃頭髮過程中破壞了頭髮毛囊,可引發毛囊炎、甚至會影響頭髮的生長。你可以給寶寶剪短頭髮,但不要“剃光”;如果已經剃了,外出時要給寶寶戴一頂透氣的帽子。

誤區四:經期同房不會懷孕

現在大家對於避孕方式的選擇越來越多,但對避孕方式不少人仍存在誤解,很多人依舊認為經期同房不會懷孕,事實不一定真的是這樣。

【支招】雖然經期懷孕的概率很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這個可能,精子能夠在女性生殖道記憶體活7天以上,若在經期同房,精子留在女性的生殖道內,之後的幾天裡要是發生排卵,也是有可能受精。因此從安全和衛生的角度,應當採取安全措施或避免經期同房。

誤區五:邯鄲電視臺新聞主播主持節目時“猝死”

7月26日上午,一則“邯鄲網路廣播電視臺女主持人在節目現場突然倒地”的訊息在網路流傳,且流傳版本各不相同,有人說女主持人是因突發癲癇倒地,也有人說女主持人是因心梗發作已經“猝死”。低血糖發作也有這樣嚴重的後果?

【支招】“可以引起暈厥的疾病是比較多的,低血糖、高血壓、低血壓、貧血、心律失常、急性腦梗、心梗等都可突發暈厥。”發現身邊有人暈厥,應緊急送至正規醫院查血糖、血壓、血常規、心電圖等以明確原因,如果暈厥時伴有抽搐,還需做相關檢查排除癲癇。

誤區六:哺乳期行房事不需要避孕

結婚生子後,為人父母者對於避孕應該是駕輕就熟了,可現實中發生意外懷孕的卻不在少數,甚至有不少年輕的媽媽在哺乳期間就懷孕了……哺乳期需要避孕嗎?

【支招】研究表明:不哺乳的女性約在產後40~50天的時候就可恢復排卵,不完全哺乳者約在產後3~8個月之間可恢復排卵,哺乳產婦的月經復潮延遲,有的在哺乳期間月經一直不來潮,平均在產後4-6個月恢復排卵,即使完全哺乳的新媽媽也可有2%以上的懷孕率。所以哺乳期間的新媽媽,也要注意避孕,切莫因為僥倖心理或者錯誤的認知而釀成不良的後果。

誤區七:要想人生長壽請喝泉水、生吃螃蟹、吞蛇膽

喝生水、吃生蟹很養生?生吞蛇膽可以明目?坊間這些養生祕密隨著公眾號的普及被傳的越來越神乎,可它們真的養生嗎? 11歲的男孩小張正因為這些大膽舉動給自己惹了麻煩,連續頭暈10余天查不出病因,從懷化輾轉到長沙求醫,才發現孩子的腦部及肺部竟然感染了寄生蟲。

【支招】肺吸蟲病也稱並殖吸蟲病,是一種食源性疾病。人體感染肺吸蟲病,主要是通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蟲嚢蚴的淡水蟹、溪蟹、石蟹、生溪水等而患病。一般肺吸蟲囊蚴在70℃的水中煮3分鐘或在100℃煮1分鐘即可被殺死,所以食物煮透後相對較安全,生活中要提倡科學烹飪飲食,不生食或半生食蝦蟹、醉蟹、蛇膽、不飲生水等,不在沒有衛生保障的公共場所進餐。

誤區八:生病吃藥要多喝水,服藥後要臥床休息

隨著當今健康知識的不斷普及和藥物的廣泛使用,儘管很多老百姓未接受過藥學專業知識教育,但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生病吃藥的常識。可這些常識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適用嗎?

【支招】多喝水能減少口乾,避免脫水,防止尿酸在排洩過程中在泌尿道形成結石,可防止藥物造成腎損傷,避免食管潰瘍和減少胃腸道刺激。但像胃粘膜保護劑如膠體果膠鉍,如果喝大量水,會稀釋藥物,使形成的保護膜過薄或被破壞;止咳藥如甘草合劑、止咳糖漿,藥物較粘稠,服後粘附在喉部,直接作用於病灶,從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喝過多水,會使咽部藥物濃度降低,達不到治療效果,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漿5分鐘內不要喝水。像雙磷酸鹽類如利膦酸鈉片,更是要求服藥後30分鐘以內不能平躺,空腹晨服,用200ml溫開水送服,以免藥物在食管過久停留,對食管粘膜產生刺激。

誤區九:“哪裡痛,貼哪裡!”膏藥包治百病

“哪裡痛,貼哪裡!”“痛痛痛,貼貼貼!”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膏藥似乎能“包治百病”,身體疼痛時很多人選擇自己貼膏藥、做按摩,而不去醫院就醫。貼膏藥真的可止任何疼痛?30歲的陳先生盲目按摩貼膏藥險致癱。

【支招】由於頸椎位置距離人的呼吸、心跳中樞都較為接近,頸椎結核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結核桿菌會逐步對頸椎“吞噬”,導致骨質破壞,病情嚴重時會因壓迫脊髓導致生命危險,因而須早發現、早治療。部分患者起病早期未重視,誤以為是頸椎病等其他疾病,區域性貼敷膏藥或行區域性按摩治療,從而延誤治療,部分患者可因區域性按摩引起頸椎滑脫、錯位,從而導致截癱或突然死亡等嚴重不良後果。

誤區十:吃得越多,喝湯喝得越多,乳汁就越富足!

最近,來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產後保健科母乳餵養諮詢室求助的新媽媽絡繹不絕。醫護人員發現,大多數媽媽在飲食上有一個誤區:認為吃得越多,喝湯喝得越多,乳汁就越富足,真的嗎?

【支招】哺乳期吃太多高脂肪的食物或湯汁,乳汁裡含有較多的脂肪顆粒,容易堵塞乳腺管,造成乳汁淤積。若是乳汁分泌少,毫無節制地喝湯,不但不能增加乳汁量,甚至很有可能減少乳汁。應保證適量飲水;增加蛋白質攝入,保證乳汁充足;適當補充鈣質;補充鐵質;膳食中多攝入維生素;適當補充維生素B12、碘、鋅。避免 蔥、生薑、大蒜、辣椒、濃茶、咖啡、菸酒、加工食品、重口味及油膩食物。

看完以上這些,是不是曾經或者正在被祖祖輩輩傳授下來的豐富常識“套路”呢。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當你看完以上真正的科學生活常識後,把這些有用的生活醫學常識傳播出去吧。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生活常識大更新,科技不讓你活在過去!」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原文出處:親子天地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