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娛樂情報
  3. 明星八卦

93歲梅艷芳媽媽揮霍成性,又申請「天價」生活費,嗆還能再活15年...

  • 愛堅強

  • 09-08
(source: yidianzixun)
現年93歲的覃美金,如今再次向法庭申請,要求遺產管理人一次過發放所有生活費給她,即7100萬港元。

她指出有醫生判斷她還有10至15年性命,另有醫生更指出她有超過15年命,指法官或遺產管理人扣起她的生活費是不公道。

(source: yidianzixun)

 

若法官再次判發放每月生活費(梅媽現在每月有20萬生活費),她死也不甘心,梅媽更稱:「阿梅底褲都可以賣,湊夠錢都要給我。一次過給我,我花完是我的事,病我自己負責,沒錢就去公立醫院。我要做什麼、買什麼,我要享受,我要玩都是我的事,我到這個時候還要省嗎?」

(source: yidianzixun)

 

實 際上,這已經不是覃美金第一次為爭梅艷芳的遺產上訴了。覃美金曾七年上訴聲稱不為錢只為氣,因為梅艷芳的遺囑中,訂明梅媽媽每月可領取7萬(後增至12萬 港元)生活費至百年歸老,同時除去贈送摯友和外甥之女的資產,在梅媽媽去世後,扣除開支,捐給妙境佛學會。

覃美金對這份遺囑不滿,要求判定遺囑無效,並稱 會起訴到底。

但是,梅艷芳的 媽媽真可以的這麼底氣十足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她未必是一名合格的媽媽。梅艷芳出身清貧,來自重男輕女的家庭,為了養家,梅艷芳早早輟學,後來當上歌 星,梅媽就開始要女兒給自己買物業,支付為數不少的零花錢,再將錢補貼給兩個兒子。儘管經濟壓力不小,梅艷芳並不介意。

但是,後來梅艷 芳哥哥借200萬要做生意,儘管知道哥哥沒有經驗,梅艷芳還是一口氣接下一年工作,將首付款給哥哥做生意,然而,梅艷芳哥哥生意不足一年就結束,還欠了不 少債,要梅艷芳償還。不過,梅艷芳並未放在心上,直到發現哥哥騙自己,虧損的金額其實只有十分之一,梅媽媽又護短,讓梅艷芳感覺自己被親人欺騙而難過。

 

而 後,哥哥還依然不時找梅艷芳商量「生意」,看到梅艷芳不搭理,搬出梅媽媽,母女為此爭吵多次,姐姐的從中溝通,關係才緩和一點,而姐姐去世後,母女很少見 面,而覃美金對梅艷芳更是沒有什麼關心,只是關心錢,梅艷芳向媒體披露病情後,梅媽通過電話向女兒索取一筆錢「傍身」。

(source: yidianzixun)

 

儘管如此,梅艷芳去世後,雖然沒有把遺產全部留給梅媽,但卻將梅媽的以後安排得很好,因為考慮到覃美金揮霍成性,斂不住財,特意按月給覃美金支付生活費。

儘管梅艷芳與梅媽生前關係不是很好,但是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梅艷芳身為一個女兒心思的細膩。分享出去,讓大家認識更深層的梅艷芳人生吧!

原文出處:yidianzixun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

  • 隻要問你7個問題,讓你馬上變清醒,不在迷茫

    問題一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東西又貴又難吃,桌上還爬著蟑螂,你會因為它很近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臨嗎? 336x280   回答:你一定會說,這是什麼爛問題,誰那麼笨

    2017-01-02 宗教信仰
  • 參禪靠自己,念佛靠他力

    參禪靠自己,而念佛則是依靠他力。   現在流行的念佛法門是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通過觀想與稱名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就會得到他們的加持。而參禪卻完全不同,所謂「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完全是自力的

    2017-01-01 宗教信仰
  • 主人去世一年多...貓咪一直守在墓碑裡,牠悲傷的呼叫聲讓人心痛不忍!

    很少有人用忠誠這個詞形容貓咪,在人們眼中,這種動物「嫌貧愛富」,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會毫不猶豫拋棄舊主。但印尼中爪哇的一隻貓咪卻用實際行動改變了人們的印象。牠的主人已經去世一年多,牠不願意被別人收養,

    2016-11-04 喵星人
  • 「咖啡渣」不要丟!咖啡渣的「14種妙用」,原來咖啡渣這麼有用!

    許多人愛喝咖啡。每天早上睡眼惺忪地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泡杯咖啡。然後丟棄濾紙上或機器裡的咖啡渣,享受一天的開始。 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們每天默默丟棄的東西,可是價值非凡的黑黃金!沒錯,就是我們泡咖啡留

    2016-11-08 生活常識
  • 七種非常奇葩蔬菜,你吃過幾種?

    洋薊、朝鮮薊:第一次看到這貨時傻眼了,像極了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洋薊是一種在地中海沿岸生長的菊科植物,哦原來真的是一朵花。營養價值極高,洋薊酸可以提高肝臟的活力促進排除肝臟中的毒素,促進肝臟

    2016-12-30 生活常識
  • 不要錯過,六招就能拯救梨形身材

    相對而言裙裝和蓋過臀部的上裝更適合這種身材,發揮優點,揚長避短,隻要穿對衣服,這樣的身材也是很漂亮的。 A字形的半身傘裙和肩部有豐滿度的上衣搭配,平衡了梨形身材上身單薄的短處,散開的裙擺顯

    2016-12-30 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