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與成功,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只因思維不同!
-
- 10-23

財富不一定是我們這一生追求的唯一目標,不過因為人人都想要成功,而成功人的思維又有分成兩種,固定型與成長型。
最主要是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而端看這兩種心態,就能了解你是那種,會滿足於現在擁有的成就,還是說即使有了這些成就卻還是會繼續探索未知世界。
那所謂的成功,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能力是否能通過努力改變呢?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疑問:
相似的出身背景,差不多的求學經歷,為什麽同班同學或一起長大的朋友,畢業後踏入社會,所走的路差別越來越大,所取得的成就也差距甚遠?
為什麽他成功了,我卻沒有?
成功和失敗的背後,究竟是天賦的差距抑或是時運的分差?
還是說失敗的人不夠努力?
1.固定型的思維模式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會使你急於一遍遍地證明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只擁有一般水平的智力和品德,以及普通的個性,那麽你最好證明你自己能夠在這些方面達到正常的水平,不能讓自己在這些基本的特征方面看上去或者給人感覺不足。
2.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品質不是你非要打且不得不打的牌,你不需要總在擔心自己手裏只有對十的時候去說服大家和自己,你手中的是一副同花順。
你要打的牌不過是你成長的起點,這種成長型思維模式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
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這並不是說,只要你保持這樣積極的心態並通過努力,就一定能成為愛因斯坦或貝多芬。
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在高中時就被校隊淘汰了,他並非一個天才,卻可能是整個體育史上最努力的運動員;拳王阿裏自身的身體素質並不夠格成為一名優秀的拳擊手,他的打拳方法也完全不對,但他的頭腦如此清晰,不但學習了對手的格鬥風格,還觀察對手在拳擊場外是怎樣一個人,攻擊其精神上的要害。
思維模式,不過是一種信念,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意志。
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在你過去的生活裏,你是否覺得有什麽對你進行了評判?
一次考試成績?被老板辭退?被拒絕?集中精力去想這些事,感受下這些事當時帶給你的感覺。
現在讓自己站在成長型思維的角度,問自己:我曾經從這件事中學到什麽?
我怎樣才能借此成長?
要是當時的你,做了另一個選擇,結局會一樣嗎?
當你又再情緒低落時,是不是也可以考慮一下,把自己放進成長型思維模式中吧!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