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錢」事,10件讓你不世俗!
-
- 11-04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不是知道得越多越好,而是了解如何應用才是好。
但很多事太晚知道,或是只聽了片面,反而對自身是不利的!
我想,人一生注定要跟金錢周旋,但不需注定只能煩惱,儘早看清楚跟金錢有關的規則,我們都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以下這10件跟錢有關的事是我整理出來的,記下來,有些事懂得避開,這 輩子會幫你留住更多的財富。
1》賺了多少不重要,留住多少才重要
我以前也是,會用賺到多少錢當作「多有錢」,但事實上除非你能把這些錢都留下來,用在對未來更有幫助的地方,否則其實你賺了多少不重要,甚至你不是在讓錢為你工作,而是你在為錢工作。
如果你不想為錢工作一輩子,就別羨慕拼命花錢的那些人。
2》看書比看電視還能累積財富
根據統計,8成財富所得較高的人每天都有閱讀習慣;而約8成較低資產的人是把時間都花在看電視。
雖然富有並非完全來自閱讀,但閱讀可以增加知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的競爭力有助於提升未來更多的收入。
3》晚10年買車,資產可以差快100萬
車子到底是不是必需品,因人而異。
考量家庭成員有時必須要買車,但如果是考量自身的爽度那就不行,因為你等於拿未來更大的財富來換取當下短暫的享受。
比如一台80萬元新車,頭期款20萬分5年還清,開了十年車子價值樂觀估計差不多剩25萬;若把這些錢定期投資到5%報酬率的債券基金,10年後可累積到119萬。
兩者相差而多存下來的錢,也會在後續產生更大的落差。
4》貸款零利率,不代表貸款沒利息
有時候,不,現在應該說是大多時候,利息只是被藏在提高的售價裡讓買的人分期支付(經典例子:買車貸款),並不是真的不收人利息。
記得,用現金買東西,總是有較大的價格調降空間。
有必要動用貸款時,也請別看到零利率就衝動地覺得好划算。
5》別花時間掙扎該不該花錢
「該不該買?」「買這些是浪費嗎?」「好像花了太多的錢」不少人會在買東西時出現這種掙扎,結果是花錢花得不開心。
其實,這世界有個神奇的東西,它可以幫你買到真正想要的東西,節省不必要的支出,花錢時心情更平靜,工作時更努力;它的名字叫:預算。
等等,先別打哈欠。
雖然並不是做了預算就完全不會掙扎,但你掙扎的焦點會轉移到對自己更好的地方,而不是覺得不能花錢是對自己不好。
很多時候,你只要把夢想跟當下想買的東西攤開來比較,馬上就能做出安心的決定了。
6》加薪很好,但不等於變有錢
如果你讓生活品質提升速度超過加薪幅度,你反而是在變窮。
把加薪當作往人生目標更近一步的肯定,先讓自己存更多的錢,再適當提高生活品質,你才是變得更富有。
7》收入至少存10%作財務自由基金
確保自己不用工作一輩子的方法,就是趁早開始存財務自由的基金,也可視作未來的退休金。
每月至少從收入中撥出10%的錢做穩健投資,然後從此不動用這筆錢,直到財務自由。
8》提早一年計畫旅行,你會省很多錢
不只是機票或飯店費用可以省一筆,你還會因提前存好旅行費,到時就不用在沒錢跟想出去玩之間掙扎,最後只能刷卡預支而負債。
當然旅行只是舉例,很多事只要事先想一下、提前進行都可以省很多,比如訂交通的早鳥票、列好日常用品清單然後定期到大型購物中心採買等。
9》提早5年存錢,10年後財富可以差兩倍
有些事情是愈早開始愈好,理財肯定是之一。
假設每月投資1萬元到5%報酬率的投資工具,10年後會累積到150萬;晚5年開始則只會累積到66萬,這就是早開始與晚開始的差距。
複利,需要時間的醞釀。
10》富有不是絕對值,是相對值
我們會因為周圍的人比較有錢而覺得窮,然而除非你成為世界首富,否則永遠會有人比你還有錢。
別一直跟其他人比,這樣你只是盲目地在追逐,你的目標要放在未來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而不是過別人的生活。
身為世界上最有錢人的之一,巴菲特曾說,人應該盡可能投資「某項東西」,因為它的報酬率最高,而且是任何人接觸得到。
答案是:你自己。
然而,巴菲特的同事,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副總裁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曾說,假如我跟巴菲特的知識停留在過去任一時刻,我們的投資紀錄都會比現在差得多。
所以,看錢,也看影片吧!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