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6大原因」揭露!為什麼他已經到終點,你始終在原地踏步!
-
- 11-07

這是一個「崇拜勤奮」的時代,都市街口步履如飛,到底該往哪裡奔跑?
心情不好?忙起來就好。失戀心痛?忙起來就不痛。忙碌,萬能解藥、包治百病?
反正忙碌顯得似乎很勤奮,忙碌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安慰自己,忙碌便是我要走的路。
人生跟著時間賽跑,難道還要讓人生浪費在自以為的勤奮上面嗎?
忙碌不是勤奮的藉口,勤奮也不會是人生的目的。
雷軍曾說過一句話:別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不怕你不勤奮,怕的是你一昧地勤奮下去。
當只有勤奮而沒有思考時,遲早會被你的勤奮「禁錮了思考」。
犯錯並不可怕,失敗更不用怕,可怕的是對於錯誤和失敗的態度。
有些人能舉一反三,運用了大量的思考、分析、復盤、總結。
有些人卻一錯再錯,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維懶惰。
多數人往往會忽略思維勤奮,拼命勞動肢體彌補肢體勤奮。
別奢望肢體勤奮掩蓋思維懶惰,「瞎忙」會是你造成的結果。
創業失敗只有一個原因:懶
所有的創業者,沒有一個不勤奮,並不是因為你不夠勤奮,而是將勤奮用錯了方法。
勤奮分兩種:一種是肢體勤奮,完全奢求工作時間、效率;
另一種思維勤奮,遇見不會的事情,一是詢問專業,二是網路搜尋競爭對手的經營範圍。
但是為什麼還是創業失敗?
一、不願意將事情想透徹
進行邏輯縝密的思考前,需要做充分的準備,掌握足夠的基礎資訊與基礎,梳理出清晰的脈絡,不斷推敲每個層次之間,邏輯關係然後得出結論。
很多人會在這個過程中,輕易採信未經證實的資訊,忽略有矛盾的邏輯關係。
最終導致結論錯誤,把事情想透徹,就是抓住事情的本質。
二、未將問題設立防範機制
當問題發生後,不僅要解決問題,還要追究問題發生的原因,哪裡出現漏洞?根源是什麼?
並設立相應的防範機制,避免同樣的問題發生,或者可能導致的其他問題的發生。
設立防範機制,就是設立流程。
三、思維慣性,放棄獨立思考
當別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挑戰時,是否不假思索就反駁?你已經學會了謙卑的姿態,習慣性接受/忽略?
嘗試打破自己的邏輯框架,嘗試用對方的邏輯框架來思考,分析其邏輯的合理和矛盾之處。
對「權威資訊」毫無疑慮的採納,放任自己的思維被引導,這是最危險的情況。
重構邏輯框架的過程複雜,嘗試去理解非合理的事情,邏輯框架更明確,更牢固。
打破慣性思維,就是思維的自我檢修。
四、沒有格局觀
要做正確的事、不要做好事,就是強調要有格局觀。
沒有格局觀的人,將職業道德還是社會道德來做偽裝。
格局是從眼前的事情跳出來,把時間和空間的坐標軸拉長,擴大範圍的分析問題,才能了解局勢產生了什麼影響。
五、固守舊習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創新,或者別人覺得你不夠創新,那麼你就是在固守舊習。
解決不了固守舊習,那麼就增加自己的思維勤奮。
六、對知識漏洞的容忍
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自欺欺人地蒙混過去,有種說法是喪失好奇心或不好學。
學習應有的知識,不再容忍漏洞才是屬於自己。
創業路艱辛,肢體不勤的人根本無法創業。一旦開始創業,然後墮落的人,都是因為思維懶惰。
想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就涉及勤奮的第三層概念,它的界限比較模糊,既屬於體力,又屬於思維,叫專注,「專注」才是兩者並用的關鍵。能夠專注的人不存在能力上的不足,甚至一個人能夠取得的成就,取決於他的專注程度。N個一分鐘累績的效應,可能永遠都達不到一個專注10分鐘創造的效應。
專注是思維勤奮的一種狀態,同時也非常耗費體力。因此,「專注」便是智慧與力量的泉源。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