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網路新奇
  3. 正妹特搜

濟南章丘這個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的小山村,真的值得一看!_長白山脈

  • 11-20

在長白山脈東部白雲山跑馬嶺腳下,有個一風景秀麗的小山村——窩陀。窩坨村屬於濟南市章丘區普集街道,位於章丘東部與鄒平市交界處,距離城區明水約30公里。

據《章丘市地名志》記載:“明代李、鄒二姓從棗強遷來建村。因村址在山窩河溝之間,地勢高低不平,只能依地勢建房,無法相連成片,故名窩陀莊。

據村裡的老人介紹,剛建莊時村址在瓦屋水庫西側,後來搬遷今址。村內居住人家以李、高、孟姓為多。在人民公社時期,該村與其東邊一河之隔的麻秸村為一個大隊,麻秸為一二三生產隊,窩陀為四五六生產隊,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後,兩個自然村分別設立行政村至今。

在村子中部村委會北側,與村委會背靠背的是一個儲存完好的古廟。因該廟大門和正殿都是坐南朝北,裡面供奉的觀音神像也是坐南朝北,因而被稱為倒坐觀音廟。

該廟坐落在一條小河溝的西側,一座水泥小橋自門前經過。小廟規模不大,石頭圍牆圍起的小院,一座正殿,一座大門。正殿和大門都是石頭牆基,青磚牆面,青瓦覆頂。

在大門內側門楣上方,粉白的牆面上繪有一幅八仙圖,極簡的黑色線條勾勒出八仙的生動神態,八仙或立或坐、或靜或動、或撫琴或吹簫,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門廳東西兩側的牆壁上,都繪有祥龍圖案,因年代久遠,已斑駁不清。

小廟的正殿為雙樑三間結構,檁椽密集,堅固結實。樑上有彩色的龍紋、雲紋圖案,雖歷經歲月,仍保持了豔麗的色彩。

正殿內已無神像,四壁皆有彩色壁畫,可惜因大面積脫落,已很難辨認壁畫的內容。

小廟院內,有一棵老槐樹向西南方斜立生長,讓寂靜的禪院顯出勃勃生機。

在小廟的東面,有一條朝東的幽深小巷,地面上長滿了綠色的青苔。小巷的盡頭,是一座古老的宅院——李氏老宅。

據村裡的老人介紹,這是晚清時代李家在村中建起的青磚青瓦的四合院,大門是拱券式二起小閣樓,西北角為兩層樓房,屋脊是瑞獸飛簷結構。目前這座四合院保留完整,是晚清時代的建築標本。

在村子的南面,有一個小水庫——瓦屋水庫。該水庫建於1976年,總庫容為125萬立方米。其水源主要是白雲山跑馬嶺南麓的山谷徑流,其下游自東南方向流出章丘,自淄博市周村區入孝婦河、小清河。

水庫不大,卻楊柳垂岸、碧波盈盈,青山、紅瓦、黃樹、漁人倒映在明鏡般的湖面,恰似一幅秀美的山水畫卷。

據村裡老人介紹,在水庫大壩位置原有一座龍王廟,1976年修建水庫時拆除了。村裡人還介紹,說村北山腰有一處朝陽洞,是長白山上長白大仙的修煉之所。傳說泰山奶奶碧霞元君曾相中了長白山這座七十二道溝七十二道樑的風水寶地,要來佔據作為修行之地,長白大仙說你肯定是數錯了,不信你再數一遍,趁碧霞元君不注意,使出法力用他的道袍遮住了一道山谷,碧霞元君怎麼數都是七十一道溝七十一道樑,一氣之下飛身往南落在了泰山。這個傳說在長白山下的小山村都有流傳,版本略有差異。

朝陽洞位置曾建有規模巨集大的道觀,形制與泰山玉皇頂的建築極為相似。目前道觀早已損毀,只有殘敗的遺蹟還能看出當年的盛況。長白山也有“泰山副嶽”之稱,白雲山是長白山的東部主峰,又名玉皇頂,山上建有有玉皇宮,元君祠。

窩坨村不僅歷史悠久,山水秀麗,窩陀村人也是善良淳樸,急公好義。因該村溝壑眾多,為了解決村民行走難題,村民們於1999年自發集資修築了一座“聚義橋”,以此可以看出該村群眾團結和睦,展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

勤勞善良的山村人,保持了吃苦耐勞、善良熱情、鄰里和睦、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相信他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作者:王振峰

來源:愛看章丘

責任編輯:

原文出處:微旅行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