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公益關懷

能吃苦的人,終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 02-16

當下的苦 是通往未來的征途,你眼下吃的苦,會照亮你未來的路。
1
這幾天,連續接到阿姨的電話,讓我給她只有高中文憑的外甥女娜娜介紹工作。
要求是:活少、別太難、工資高、下班按時、週末不加班還要福利不錯。
我一聽就傻眼,哪裡有這麼好的工作,給我也來一份啊。

一開始,我委婉地拒絕表姨,這樣的工作很難找。無奈,她五次三番打來電話催問,我便告訴她:如果能降低點標準,可以幫娜娜介紹到朋友的美容院學美容師或者去賓館當前台服務員。

誰知道,我的回答竟然讓娜娜十分不滿。她加我line後給我留了言:“姐姐,你竟然介紹我去當美容師或服務員?那麼苦的活我怎麼幹的了?

最起碼也給我介紹個坐辦公室的工作,姐夫不是在銀行嗎?介紹我去銀行啊,坐櫃也行的......”

我剛問她有沒有研究生學歷、會不會英文、懂不懂銀行業務。娜娜就扔來一個白眼表情,“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哪裡來研究生學歷,大學學歷我都沒有啊。我不就是吃不了讀書的苦,才沒上學的嗎? ”

還沒等我回复,娜娜又吧啦吧啦說了好一大通。
哭笑不得的我不禁在心裡發問,現在的某些年輕人怎麼了?拈輕怕重不願吃苦,還理所當然地想要待遇好。怪不得這個娜娜沒讀書後,沒有一份工作堅持超過半年。原來都是因為她怕吃苦。

殊不知,吃不了一時的苦,便會一輩子吃苦啊。
吃不了讀書的苦,就收穫不了知識饋贈的福;吃不了打拼做事的苦,就享受不了穩定生活的福。

2
前同事L,身上一直有個能吃苦的標籤。
10多年前,L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和一幫師範畢業生被分配到縣里最偏遠的小鎮當老師。當時, L是唯一的男生,也是唯一被分在離鎮最遠村小的人。

那個村當時離鎮上有4個​​多小時的路程,除趕場的日子,很少有車往來村鎮之間。破舊的學校除了他,還有一名代課老教師,上下課敲鐘需要兩個人輪流進行。

校舍是一座二層木樓,地板吱呀作響,被報紙糊了很多層的房間不時有風光臨。在那裡,做飯要燒柴火,喝水要自己去水井挑,除了趕場可託人代買點肉,其他蔬菜全要自己種。更要命的是,師生公用的廁所在教室的後面,晚上起夜還得開手電筒。

我們以為城市出生的L會向學區領導提出抗議,沒想到他二話沒說,就背著被子和鍋碗瓢盆翻山越嶺去那個村小上任了。

村小艱苦的條件,不僅沒影響L的教學熱情,他教的孩子各科成績都不錯。還利用課餘時間到每一位學生家進行家訪,撰寫了一份當時農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因為案例詳實、問題準確、建議可行,被縣里評為優秀教研論文,還因此為學校爭取到了一筆希望工程基金改善校舍。

與此同時,會彈手風琴的L還利用自己的音樂專長,在村里發展了一個樂團。他把村里對音樂有興趣的人,無論老中青都發動起來,在農閒時教他們吹號、彈琴、打鼓、唱歌。

漸漸地,那個村打牌賭博、聚眾鬥毆的人也少了起來。這個現象引起了縣里的重視,為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文化部門給這個村下發了一批鼓、小號、電子琴、音響等文化娛樂器材。每逢村里紅白喜事,這支樂隊成了熱鬧氣氛必不可少的主力軍。

因為善於在苦中作樂、苦中求變,L的名氣漸漸飛出學區,他被作為安心紮根貧困山區的青年教師典範接受電視台採訪報導,並因此鼓舞了一大批人。

原來,苦根本不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相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人的潛力和創新動機。
現在的L已離開那個村小很多年,從縣里走到了市裡,負責青少年發展教育基金項目。

L常說是當年的苦成就了現在的他,沒經歷過那段苦,他扛不住此後工作中的巨大壓力;沒親歷過那段苦,他不會立志做改善貧困地區教育現狀的事情。

原來,能吃苦的人,一直在把苦作為成長的起跑線,一邊吃苦一邊磨煉,然後不斷蛻變、遇見更好的自己。

3
如人所說,命運所有饋贈的東西都是暗中標好了價格的,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吃過文字千錘百煉的苦,才能有字字珠璣、行雲流水的筆頭功夫;
吃過揮汗如雨、高強度訓練的苦,才會有運動場上瀟灑的風度;
吃過唇倦嘴酸的練習之苦,才會有口若蓮花、出口成章的嘴上演講功夫......

當下的苦,是通往未來的征途。
《托斯卡納艷陽下》有這樣一句話:你要像球一樣,可以在很多方向上生活。
一個心智健全的人,喜憂苦樂都應被視作生活的常態,不畏懼、不退縮,在喜樂中歡快、在憂苦中振作。
最後,分享影片,有些苦,挺過了就是福。你眼下吃的苦,會照亮你未來的路。不管前面有誰批評,一步一步踏實的進步,你已經比那些看笑話的人,好千百倍了!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