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公益關懷

遇見事情愛批評,其實,你評價的是自己!

  • 03-13

有多少人,每天都像個社會評論員一樣度過,不斷尋找可以評價好壞的人事物。
“你又去健身房流汗啦?很健康哦~”
“你每天花在網路上的時間也太久了吧?眼睛壞了不說,腦子裡也都是垃圾劇情!”
“你怎麼路過鏡子都要照照照啊?肉那麼多,不知道減肥,還照鏡子?!”
其實在評判他人的同時,我們自己也一樣是被評價的對象。
我是個值得稱讚的人嗎?還是個容易招致批評的人?

陷入這種思維習慣之後,我們會不斷評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來判斷自己是否有價值,把每個舉動都用“好VS 壞”的標尺衡量。
這種萬事都要評價的思維習慣儘管很常見很自然,卻非常有害,而且是毀滅性的損害!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每次你評價自己,都是在挫傷自己的幸福感。

這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① 你度過一天,做著一些事情。
② 你的大腦不斷地評價:我做的事情好還是不好?我是值得被稱讚還是被批評?
③ 如果你做了一些值得稱讚的事,你會很開心!可是,事實上,你幾乎很少花時間為此感到高興。更多時候,你會去想所有那些你還沒有做的事,而不是去想你已經做了的事。
④ 如果你做了應該被責備的事情…… 那麼,你不會對自己感到滿意。而這是你大部分時候的狀態。
所以,這種思維習慣並沒有什麼好處,只會不斷地使我們感到很糟,不滿,挫敗,就像自己做錯了什麼一樣。

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想要被稱讚。
我們不確定自己的價值,所以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好不好?有多好?夠好了嗎?
通常我們不會如願,因為我們總把自己和這樣的人做比較:
如果這種評價習慣並無益處,我們又能怎麼做呢?我們如何改變?甚至這種改變有可能嗎?

我們必須意識到發生了什麼,而且不斷保持警覺。當我們缺乏不斷地意識和警覺時,就會陷入糟糕的自我評價中。
而我建議的方式是:在這個時刻去嘗試感恩和滿足。
沒錯,聽起來很做作,俗氣,陳腐。但是很有用!
① 這一天你做了些事情。
② 你發覺自己在自我評價:“我今天真懶啊!
③ 然後你對自己說:“啊,我又再自我評價了。別在這種習慣上再浪費一秒鐘了。”
④ 與此相反,你應該停下來,在此刻嘗試有所感恩,對自己或生活。你是什麼樣的人,以及正在發生的事情。去體驗當下的這些感受。
然後重複這個過程。不管你是搞砸了什麼事,這都不要緊。甚至你做的好也不重要。

例如:
我剛剛完成了海報,我太棒了!然而,我不會浪費時間去自我評價,相反,我會關注當下的情況。
外面天氣不錯。我感到有點累。屋頂挺不錯,我剛剛吃了一頓美食。我感激所有這些,感激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的讀者,我全部的生活。這一切都是事實,無論我有沒有寫這個海報。
我浪費時間瀏覽我最喜歡的網頁而沒有做我的工作,我真糟!再一次,不要在這種習慣上多浪費一秒了。
同樣,停下來,關注當下的事情:空氣是靜止的,冰箱發出嗡嗡聲,外面有鬆鼠,我感覺不安,而我對之前羅列的所有的事情,甚至更多的事情(比如,音樂很棒),都充滿感激。

你可以任何時候都這樣做,無論發生什麼:
父親剛在醫院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公司開會遲到、誤了火車…
重點都是一樣的:丟掉自我評價的習慣,練習感恩、滿足的習慣。感恩和滿足的思維習慣,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它就像一位你用真心換來的摯友,了解你、陪伴你、支持你,而且永遠不會離你而去。

最後,送給大家一支影片,記住!永遠別讓他人評價自己,只要自己覺得好,那!便是最好。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