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話題
  2. 生活時事
  3. 中國新聞

從全球最大商品集散中心,到八千家商店倒閉,義烏經歷了什麼?

  • alphaP

  • 02-07

從全球最大商品集散中心,到八千家商店倒閉,義烏經歷了什麼?


2017-02-06

剛剛進入2017年,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國際商貿城的生意顯得有些冷清,時至下午兩點左右,商場內外並沒有貨車、手推車、商人、小販絡繹不絕的場面,不少門面貼出了「出租或轉讓」的廣告。


「雖然這幾年生意不好做,但最近也是出奇的冷清,也沒啥人,來的也根本不像來買貨的。」位於國際商貿城二區三樓一家經營日用陶瓷品的老闆娘有些抱怨地說道。

14864013927827.jpg

位於五區二樓的王先生主要經營家紡用品,在他看來顧客很少生意也不好做,很多商戶或者把商鋪當作倉庫使用,或者直接關門轉讓,「之前很多炒攤的,現在炒攤的都套牢了,賣也賣不出去。」


根據「義烏購」從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的數據,義烏商貿城平均每個月有1039個店鋪關閉,鑒於同時期新開店鋪不到700個,截至2016年前八個月,商貿城店鋪總數比兩年前減少了8000家。

14864013941808.jpg

14864013948027.jpg

於此,中國瀾藍匯電商集團總裁淩陽認為,人口的流失是義烏經濟發展的阻礙因素之一。


根據義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局所提供的數據,2011年到2013年義烏流動人口在冊人數分別為136.3萬人、137.8萬人、133.2萬人,2015年義烏人口在冊數為125.1萬人,同比減少66193人。

外來人口的減少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產業轉型升級。義烏大多數企業屬於非常傳統的手工作坊式企業,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質量有待提升,缺乏品牌和知識產權。

受外貿結構調整和電商市場衝擊,加之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迫使企業不得不進行轉型,在資金、技術、人才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小工廠開始倒閉,低端廉價勞動力也為企業所淘汰。


義烏新經濟

與義烏國際商貿城景象不同的是,在義烏南面距離商貿城約8公里的青岩劉村卻頗為忙碌,很多年輕人在加班加點做年終活動沖銷量,一樓沿街的店鋪多為線下體驗店,裝載貨物的集裝箱卡車隨處可見。

這個小小的村莊聚集了約2.5萬個電商從業人員,2015年網店數量達到3200家,全年銷售額約45億元,日均出貨量7萬單。

像淩陽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經營桂圓枸杞茶的劉麗女士之前在義烏農貿城批發市場擺攤位,受年輕電商創業者的影響,2017年開始不擺攤位,全職經營網店,目前網店專職人員9人,供應鏈和傳統渠道共享;40多歲的馬先生在2011年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註冊了自主品牌,現在,公司團隊已有30多人,在國內多個電商平台上開出了旗艦店——在潛移默化中,這些傳統從業者也在自學或參加各種電商培訓班,捲入了電商大潮。

「粗放式開網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技能的提升變得尤為重要,例如如何提升流量、如何進行產品描述,如何做海外市場的推廣,如何對接平台資源等等。」淩陽補充道。


艱難的轉型

在面積並不算大的義烏有30多個電商園區,其中政府認定的有近20個。它們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幫助傳統企業向「網際網路+」轉型。

在淩陽看來,用砸錢來運營電商是最容易失敗,但在義烏很多傳統企業搞電商的方式非常簡單粗暴,就是花費重金搞電商團隊。其接觸的一家銷售鞋子的企業,往年凈利潤在500萬左右,運營電商一年就燒掉600萬元。

「雖然有網際網路化意識,但管理方式和管理思維還沒有跟上,例如以往搞批發,一批貨中有兩三個質量不合格,影響不大,但在網際網路電商搞零售,面對的是千千萬萬個未知的個人,產品沒有標準,出現差評就會影響整個平台。」

大學生創業有想法無資源,傳統企業有供應鏈和產品,但缺乏網際網路運營思維,如何嫁接傳統企業和創新者,讓彼此之間對接併產生合作關係,成為義烏轉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14864013945105.jpg

延伸閱讀:馬雲也迷茫,為什麼義烏商人偏偏玩不轉天貓?

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眾電商創業最活躍的50個縣」排行榜,義烏名列排行榜前列,卻沒有一家企業被收入到天貓上市辦。

在天貓上孵化成長並打算上市的網店中,主要是三隻鬆鼠、匯美、韓都衣舍、裂帛、駱駝、禦泥坊、韓後、十月媽咪、阿芙、小狗電器等此類企業,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品牌,並在是在面對消費者端的激烈搏殺中勝出。

金華尤其是義烏卻並沒有形成什麼固有品牌,他們以小商品批發在全球享有盛譽,商品豐富,物流發達,這是當地發展電商業的優勢,但同時也是巨大的包袱。因為固有的商業模式掙錢容易,所以向線上轉移的積極並不高,這就像諾基亞在智能手機時代被淘汰一樣,屬於路徑依賴。

後期大批當地商家轉型電商,一大重要原因也是電商衝擊下的被迫之舉。但很多商家之是把業務直接從線下搬到線上,而思維模式未變,還是做中間商賺差價的思維。但以前,商家倚仗地域集聚效應,靠規模優勢,以批發賺差價,利潤非常可觀,但現在產地廠家自己都搞起了電商,人們直接可以在網上看貨下訂單,而且價格還便宜,失去了中間商的優勢,義烏的商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14864013941689.jpg

可以明確的說,如果義烏電商仍然停滯在數量多,規模小,汰換率高,產業低端,隻靠拚大單走量,沒有形成產業效應的狀態下,義烏當年靠小商品批發所積累的優勢,很快就會被消磨殆盡。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

精彩好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