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退休教師捐贈14套南京大屠殺檔案 極具價值
-
alphaP
- 04-06

日本退休教師岩鬆要輔31日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了14套南京大屠殺史相關檔案,內容含南京保衛戰相關作戰計劃、口令及外籍教會人士通行證等原始文件。經專家考證,這批檔案對南京大屠殺和南京保衛戰歷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右)接受巖鬆要輔(中)捐贈的檔案
捐贈者岩鬆要輔是日本佐賀縣立小城市高等學校退休校長,1997年還是一名高中老師的岩鬆作為日本全國教育委員會訪華團成員曾到訪南京並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受到極大震動,回國後投身傳播歷史真相的工作。2007年,岩鬆先生在佐賀縣唐津市一家書店裡,偶然發現了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親筆簽署的作戰命令等文獻資料,珍藏至今。
此次捐贈的檔案共計14套,文件夾封面及封底為黑色,四角及翻軸處有鐵皮包邊,長31.4厘米,寬25.5厘米,正面有「上海瑪麗工藝廠製」壓印。內容包括教導總隊作戰計劃、口令、防禦工事說明、為外籍教會人士頒發通行證等16份原始文件。其中,由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簽署的一份作戰命令尤為珍貴。記者在這份簽署於1937年12月11日24時的手令上看到,唐生智要求第八十三軍和第八十八師、第八十七師、第七十四軍「固守」光華門等區域陣地,並嚴令「非有命令不得放棄違者按連坐法治罪」。然而僅一天之後即12月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經南京大屠殺史專家多方對比考證,這批文物確為原始文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岩鬆要輔說:「歸還史料是希望能夠有利於日中兩國友好,如果能實現這一願望就會十分高興。」
當日,日本第32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植樹訪華團來到南京,他們在紀念館內的和平公園修剪樹木,並專門聽取了倖存者的證言。
相關文章
- 相關關鍵字: